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457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819篇
  279篇
综合类   1636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84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66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且稳定的空间相关性,地区间呈现显著负向溢出效应;收入水平、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交通通达度在不同权重矩阵不同空间计量模型下均与休闲农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旅游禀赋中旅游接待能力在经济矩阵和SDM模型中呈现负向溢出效应。各地应正视休闲农业区域间的空间关联性,针对性制定发展策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8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对当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计量方法和补偿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和补偿应按照森林生态效益主导功能和支付能力的不同遵循分类指导和逐步实施的原则,并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参10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为该区农业生产以及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永和县岔口小流域因生态工程的实施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坡改梯地(梯田)、退耕还林地(林地)、地埂核桃园地(园地)3种样地为研究对象,以现有坡耕地为对照,利用时空互代法,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前后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差异。[结果]①流域各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后,土壤C,N元素含量明显增加,梯田、林地、园地0—40 cm土壤有机C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38,2.44和1.09倍,全N含量分别是坡耕地的1.76,2.66,1.68倍。P,K元素增加量不明显,林地相比其他2种土地利用方式对C,N元素的固持更加明显;②通过分析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关系,发现流域土壤的限制性元素为C,N元素;③流域土壤养分及计量比之间存在着稳定的耦合关系,C-N之间的耦合关系最为显著且在各元素和生态化学计量比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流域3种土地利用方式有效地改变了土壤全量养分含量和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84.
库布齐沙漠东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植被恢复对风沙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库布齐沙漠东段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油蒿固定沙地和沙柳固定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生物量和不同深度土层(0~60 cm)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时空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C、N含量随植被恢复明显增加,而土壤P含量增幅较小,均在沙柳固定沙地达到最大值(5.86 g·kg-1、0.41 g·kg-1、1.74 g·kg-1),各阶段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土壤P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较小。(2)不同阶段或土层间土壤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随植被恢复土壤C:N先减小后增大,而C:P和N:P均逐渐增大,土壤C:P和N:P均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小,而C:N则无明显变化规律。(3)土壤C、N、P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均与地上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C:N与C:P、N:P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土壤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C:P和N:P均与地上、地下和凋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人工建植促进植被恢复可显著影响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而...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充分了解粤北地区针阔叶混交林碳(C)、氮(N)、磷(P)、钾(K)元素在树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揭示粤北地区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树木不同器官的养分平衡机理及环境适应机制,为合理经营管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木荷、南酸枣、米槠、杉木、马尾松5个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树种枝、叶、根、干的养分元素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C、N、P、K含量和计量比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 5个树种不同器官的N、P、K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叶最高,干最低,根、枝居中;5个树种不同器官的C:N、C:P、C:K均表现为干最高,叶最低,根、枝居中。5个树种叶的平均C、N、P、K含量分别为512.04、14.29、0.74、10.30 mg·g−1,且叶的N、P、K含量与其他器官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树木具有复杂的内在协调机制。 结论 粤北针阔混交林树种不同器官的C含量较高,但N、P、K元素较缺乏,树木生长主要受P限制;米槠、南酸枣、杉木具有较高的P利用能力,且南酸枣具有更合理的养分分配格局,有利于在群落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6.
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明确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布局和发展态势,基于德温特专利创新索引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对2005—2013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专利进行了计量学统计,并探讨了该技术的研究布局、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世界范围内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涉及的专利申请量逐渐增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较为活跃。中国是该技术领域主要的专利申请国,也是最大的技术来源国,其专利数量从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相关专利涉及的学科领域呈现交叉趋势,技术布局广泛,主要涉及化学、仪器与仪表、工程学、水资源学等方面。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主题词聚类分析显示,土壤砷、镉、铅、铬污染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土壤污染物的稳定固化、植物修复、电动化修复、添加调理剂、土壤淋洗、离子束、分离回收等是可供采用的重要技术,并且2010年以后,污染物稳定固化、植物修复、添加调理剂修复技术的研发活动更为活跃。基于以上研究,认为今后应加强研发高效经济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注重已有专利成果的转化,促进专利的市场应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7.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源,对2003~2012年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甜瓜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我国甜瓜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分析科研领域对甜瓜的研究水平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8.
刘新周  韩群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79-18280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0~2010年烟粉虱研究文献的年份、核心期刊、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核心作者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总文献量534篇、第一作者343人中,确定了9位核心作者和8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89.
江西铜鼓县公益林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等效益转换和货币置换,将森林多种效益币值化。计算出铜鼓县公益林总效益为58 150.17万元(1999年现价)。其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形产品三者的经济价值分别为30 840.11万元、20 401.28万元、6 908.78万元。除掉生态效益中净化大气这一潜在价值,得出三者经济价值比为1.83∶1∶。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