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0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77篇 |
119篇 | |
综合类 | 719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6篇 |
畜牧兽医 | 54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LNG接收站工程中外输首站在工艺流程、设计压力、材质选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通过SPS软件对LNG接收站下游外输管道切断阀关闭工况进行模拟,指出了已建首站对低设计压力管道超压保护设计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当设计压力分界点设置在接收站出站ESD阀,即首站设计压力与外输管道设计压力一致时,接收站外输PAHH联锁关闭出站ESD阀无法保证首站本质安全,应使首站的设计压力大于关断工况下的最大压力或等于接收站外输系统设计压力;(2)通过合理地设置接收站与阀室的间距及相应的接收站外输PAHH联锁,首站下游管道可以避免切断阀关断工况下的运行超压;(3)优化后的首站工艺流程中,发球筒应设置充氮口,取消安全阀及排污口,站内手动放空宜依托接收站的火炬系统,不应用于下游线路管道放空。研究成果可指导LNG接收站工程外输管道超压保护和首站流程的设计。(图6,表1,参26)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超声导波的损伤检测技术在长距离管道损伤快速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损伤引起的超声导波散射信号,可实现损伤的识别与定位。但对于焊接管道,焊缝同样会导致超声导波发生散射,干扰损伤散射波提取,增加管道损伤检测的难度。【方法】针对损伤检测受焊缝影响的问题,根据焊缝与损伤散射波信号的不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模态转换的超声导波损伤轴向定位方法。采用压电传感器激励单一L(0,2)模态超声导波作为入射波,根据轴对称模态与弯曲模态的周向特性,提取传感器接收信号中模态转换产生的F(1,3)模态信号,识别损伤反射回波,再结合L(0,2)与F(1,3)模态超声导波传播速度,实现管道损伤轴向定位。通过焊接管道损伤检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验证,在管道不同位置设置损伤,对损伤定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提取模态转换信号的方法可实现管道全域损伤检测,包括焊缝区与非焊缝区损伤,损伤轴向定位误差在3%以内。随着损伤深度增大,F(1,3)模态幅值增大,可为损伤深度的识别提供依据。采用传统基于L(0,2)模态反射回波的方法难以有效辨识焊缝区域损伤。【结论】与传统基于反射回波的管道损... 相似文献
4.
5.
在线封堵技术在西气东输引压管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站场和阀室引压管口径小、壁薄,在压力增大时易发生泄漏的问题,对全线引压管实施了不停输封堵维改修作业.介绍了小口径管道在线封堵技术方案和施工流程,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的风险因素,给出了该封堵工艺的适应范围.改造后的引压管壁厚增至5 mm,有效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7.
轮库线沿线土壤环境腐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库线地处我国西北塔里木地区,根据近期对该区的腐蚀调查和埋片试验结果,研究了土壤环境的腐蚀性。将沿线环境划分为四段,三种腐蚀性等级。其中,近库尔勒的70km管段所处环境虽属干旱戈壁区,但土壤腐蚀性异常之高,按全国土壤5级分类标准,属最强腐蚀性等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在管道顺序输送工况分析中一直存在的错误:用系统工作点跃变来解释和描述混油经过泵时的水力状态。作者提出按流动变化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顺序输送工序分为:混油进入首泵站后的一段时间为水击区,经过中问泵站时为渐变区,在管内移动的过程为缓变区。本文按水击特征线解法给出混油经过泵时的边界条件,并提供了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9.
管道不停输带压封堵施工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鄯乌输气管道分输站内易出现压力超高自动泄放的现象 ,对该管道末站进行安全改造工程施工 ,首次采用不停输、不降压桶式封堵作业 ,介绍了采用英国桶式封堵新技术工艺和施工方法 ,缩短了施工工期 ,节约了大量资金 ,为今后类似的管道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肯定了“管中管”保温结构的优越性和特点。国内在采用该技术时,由于配套技术和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使埋地管道出现严重腐蚀现象。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管中管”腐蚀环境对管道腐蚀及阴极保护效果的影响。文章呼吁: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尽快改变目前“管中管”类长输管道被严重腐蚀的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