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37篇
  62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掌握近年来我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流行动态和变化规律,利用检测转化至克隆载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序列,应用MEGA5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对瑞普生物疫病诊断研究服务中心2010—2013年间从我国野外分离并测定的30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的S1基因序列与常用疫苗毒株和GenBank中代表性IBV毒株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30株野外分离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LX4型和TW型,分别占总数的93.3%和6.7%;2)LX4型分离株S1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与常见疫苗毒株序列差别很大,同源性仅分别为77.6%~86.3%和75.8%~85.7%;3)分析S基因裂解位点时发现同一基因型毒株的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高度趋同,且型间差异性较大。可见,近年来我国主要IBV分离株属于LX4型,并且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与我国现用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弱毒疫苗和国外参考株属于不同的基因型,这可能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传染性支气管炎(IB)在鸡群中爆发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筛选针对我国目前流行IBV毒株的疫苗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为实现藻类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文选取藻类生物质中的马尾藻进行热重分析,并在自行设计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分别研究了马尾藻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预热解、快速热解、慢速热解,并且由于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热稳定性的不同引起马尾藻在快速热解阶段出现两个失重峰。在快速热裂解试验中,选择450、500、550、600℃ 4个反应温度对马尾藻的热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热裂解产物收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残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热解气的产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生物油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550℃左右时产率最高,约为30.5%,这为马尾藻快速热裂解制油的推广与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不同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油催化裂解特性的影响,该文采用稀土元素La、非金属元素P以及活泼金属元素Ni对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改性,在连续式固定床反应器中对乙酸乙酯、二丙酮醇、糠醛和愈创木酚等生物油模型化合物进行催化裂解试验,进而对比HY、HZSM-5、ZSM-5催化剂以及改性后ZSM-5催化剂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裂解反应特性以及脱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0℃、反应质量空速为4/h条件下,经La/P/Ni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模型化合物有机相收率提高,结焦率下降;HY分子筛所得有机相收率最低,结焦率最高。模型化合物各组分裂解难易程度由易到难为二丙酮醇乙酸乙酯糠醛愈创木酚;改性后ZSM-5分子筛使组分单一转化率和总转化率均出现下降;HZSM-5分子筛作用下,反应转化率达到最高。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脱氧产物以芳香烃为主,经La改性ZSM-5分子筛作用后,其芳香烃选择性较ZSM-5略微上升;P和Ni改性后,芳烃选择性下降;HZSM-5对于芳香烃选择性最高,达7.36%;HY对于芳香烃选择性最低,仅为3.15%。通过液体产物组分分析进一步探讨模型化合物反应路径,从而为生物油的催化裂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了进一步探明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质热裂解产物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而进行了热裂解液化试验。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山东理工大学研制的以氩气等离子体作为主热源的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流化床试验装置,以输入功率、氩气流量、压差和进料率为试验因子,生物油产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利用Rada软件分析得出热裂解生物油产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及该试验条件下生物油得最大产率的参数组合,即当输入功率为38.5 kW,氩气流量为2.0 m3/h,压差为200 mm,进料率为0.87kg/h时,最高生物油产率为58.45%。在试验条件下,可得压差和进料率是影响生物油产率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功率和氩气流量对其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利用等离子体加热层流炉研究了生物质的快速热挥发特性.介绍了等离子体加热手段用于研究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的优点和结果.对于工业示范装置的结构和实验情况进行了说明.特别强调了对于生物油的合理应用问题;阐述了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6.
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机理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特性和催化作用机理,该文采用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550℃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羟基丙酮、乙酸乙酯、愈创木酚)进行了催化裂解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失活性质.试验结果显示:不含苯环的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以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含量较低;羟基丙酮和乙酸乙酯的裂化气体产物分别以CO和烯烃为主.酚类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仍以酚类为主,芳烃次之,说明苯酚类物质结构相对稳定,气体产物中烯烃含量约30%.根据气液产物分布,推测生物油催化裂解过程主要发生脱氧和环化反应,并对芳烃和烯烃有较好的选择性,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流化床流态化质量影响因素(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石英砂为原料,在底部开孔进气和敞口进气两种类型的小型流化床上研究了在流化过程中生物质粒径、开孔率大小、进气方式3个主要参数对流态化质量的影响。由0.2~0.45 mm和0.45~0.6 mm两种粒径的红松木和白松木两种物料与石英砂(0.2~0.45 mm)在常温下混合的流态化曲线可以看出,各个混合情况均达到了良好的流态化质量;流化床开孔率在0.5%~3%之间变化时,开孔率越低,流态化质量越好。敞口式进气流态化质量比底部进气更好。  相似文献   
48.
玉米芯和桉木的低温热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实现生物质资源的分级综合利用,该文采用热重分析仪和裂解气质联用仪进行了对玉米芯和桉木低温热解特性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原料低温快速热解产物有明显差异,玉米芯的低温快速热解产物主要有乙酸、2,3-二氢-苯并呋喃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而桉木的产物主要是乙酸、糠醛和5,6-二氢-4-羟基-吡喃-2-酮。生物质低温快速热解产物种类较少,分布较为集中,玉米芯和桉木的酸类、呋喃类,桉木的吡喃类热解产物相对含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生物质低温热解能有效分解其半纤维素,这为降低中温热解油的酸性和水分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究烟草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的功能,以烟草叶片cDNA为模板克隆HPL基因,获得过表达NtHPL转基因烟株进行抗逆性功能研究.结果表明,NtHPL基因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其cDNA全长为1494 bp;NtHPL蛋白的C-端具有细胞色素P450蛋白家族的保守序列,N-端含有叶绿体转运肽;NtHPL在...  相似文献   
50.
在实验室建造了一种带有产气热裂解装置的新型热解燃气发生炉作为实验模型,用玉米芯为燃料进行了对运行参数优化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强要根据入料的水分含量适当地搭配热解温度和热裂解温度,就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气化结果。对自然风干的玉米芯用600℃热解温度和800℃产气热裂解温度可使产气中焦油含量为9%以下、产气率达74%,产气性能远比普通煤气发生炉高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