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9篇
  61篇
综合类   148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61篇
畜牧兽医   474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试验旨在探讨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为苦玄参提取物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8~35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50头,随机分为5组(A、B、C、D、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其中A、B、C组依次为苦玄参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5、1.75和0.875 g/kg苦玄参提取物;D组为药物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 g/kg七补散;E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饲期7 d,正试期30 d。分别在用药14 d后和停药14 d后时,从每组中随机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10头仔猪于晨饲前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显示:①各组仔猪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体内糖代谢、脂代谢及消化系统无显著影响;②从抗氧化指标看,添加苦玄参提取物14 d后,B组一氧化氮(NO)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A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B、D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E组(P<0.05;P<0.01);而停药14 d后,E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B、C、D组,各组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从免疫指标看,添加苦玄参提取物14 d后,B组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A组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B、D、E组(P<0.05);而停药14 d后,各组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0.875~3.5 g/kg苦玄参提取物对仔猪无不良影响,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和机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982.
[目的]系统了解并比较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排泄分泌物(ES)抗原的免疫学特性,探索可用于临床检测出栏猪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技术。[方法]分别以旋毛虫肠道期10 h肌幼虫(10 h ML)、肠道期30 h成虫(30 h Ad)、3 d成虫(Ad3)、6 d成虫与新生幼虫混合(Ad6+NBL)以及肌幼虫(ML)五个不同发育时期的ES作为包被抗原,应用ELISA方法,检测感染不同剂量、不同天数的猪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Ig M和Ig G水平,绘制抗体消长规律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 h ML ES和ML ES作为包被抗原适合检测不同感染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 M抗体,低剂量感染10 d左右可以检出,高剂量感染5 d也可以检出;Ad3 ES作为包被抗原对高剂量感染35 d之前的猪抗旋毛虫Ig M抗体检测敏感;Ad3和ML的ES作为包被抗原可检测不同剂量、感染35 d之后的猪抗旋毛虫Ig G抗体,其中Ad3 ES抗原检测低剂量感染的效果优于ML ES抗原。[结论]肠道期肌幼虫、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旋毛虫的早期感染,成虫和肌幼虫的ES抗原可用于检测出栏猪的旋毛虫感染。本研究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利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ES抗原,建立更有效的检测屠宰动物旋毛虫感染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3.
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始重[(87.10±5.33)kg]基本一致的健康"杜×大×长"三元杂交育肥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5%、10%、15%桑叶粉饲粮,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5%和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15%的桑叶粉显著降低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和显著提高料重比(P0.05)。2)添加5%和10%桑叶粉对屠宰后45 min、24 h肌肉剪切力和p H影响不显著(P0.05),可提高肌肉的大理石纹评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当桑叶粉添加15%时,平均背膘厚和肌肉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3)添加5%、10%、15%桑叶粉能显著提高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降低肌肉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有效提高肌肉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5%、10%、15%桑叶粉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脂肪酶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15%桑叶粉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添加10%的桑叶粉对育肥猪生长速度影响较小,但可有效提高肉品质。  相似文献   
98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120头初始平均体重为(9.72±2.25)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30%复合益生菌(A组)、基础饲粮+0.08%纤维寡糖(B组)、基础饲粮+0.30%复合益生菌+0.08%纤维寡糖(C组),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35 d,正试期分为第1阶段(1~14 d)和第2阶段(15~35 d)2个阶段。结果表明:1)除试验15~35 d时C组试验仔猪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各阶段各组试验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14 d时A、C组试验仔猪腹泻率(D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第14、35天时各组试验仔猪粪便中芽孢杆菌数、乳酸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试验仔猪各项血清指标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可改善断奶仔猪断奶后1~14 d的腹泻情况,提高断奶仔猪断奶后15~35d的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8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非淀粉多糖(NSP)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菌群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从而达到代替抗生素的目的。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日龄健康断奶仔猪192头,平均体重为(7.15±0.36)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对照组(CT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g/kg植物乳杆菌(PT组)、1 g/kg NSP复合酶(ZT组)、1 g/kg植物乳杆菌+1 g/kg NSP复合酶(PZT组)的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间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大肠杆菌数量及乳酸菌/大肠杆菌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PZT组断奶仔猪粪便中乳酸菌数量和乳酸菌/大肠杆菌有增加趋势(0.05≤P0.10),大肠杆菌数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3)各组间断奶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复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NSP复合酶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仔猪健康生长,从而达到替代抗生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6.
本试验旨在研究秋冬季不同补光时间和强度对白羽王鸽产蛋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将280只健康的8月龄白羽王鸽(全为母鸽)进行两两配对,共140对即140笼,并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笼(14只)。各组补光时间和强度分别为:0 h、0 lx,4 h、31.2 lx,4 h、20.5 lx,6 h、31.2 lx,6 h、20.5 lx。试验期125 d。结果表明:1)4 h、20.5 lx,6 h、31.2 lx组产蛋率显著高于0 h、0 lx组(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2)6 h、31.2 lx,6 h、20.5 lx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低于0 h、0 lx组(P0.05)。4 h、31.2 lx,4 h、20.5 lx,6 h、31.2 lx和6 h、20.5 lx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高于0 h、0 lx组(P0.05)。3)各组血清催乳素(PRL)、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0 h、0 lx组血清PRL含量高于其他各组,血清E2含量低于其他各组。4)与0 h、0 lx组相比,6 h、31.2 lx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物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0 h、0 lx,4 h、20.5 lx,6h、20.5 lx组肝脏MDA含量显著低于6 h、31.2 lx组(P0.05)。由此可见,补光时间和强度为4 h、20.5 lx时,白羽王鸽可获得较好的产蛋性能。补光时间过长(6 h)且强度过高(31.2 lx)可显著降低白羽王鸽抗氧化能力,补光强度应不超过20.5 lx。  相似文献   
987.
副猪嗜血杆菌分型血清制备及其四川地区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4-29
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购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15个血清型的标准菌株制备免疫原,采用皮下注射与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原的方式免疫健康雄性家兔,免疫结束后采集心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进行特异性与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血清特异性良好,抗体效价均达到1∶8以上,用于田间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有良好效果。本实验室于2014年从四川22个市区80个猪场中共采集498份病料,498份病料中共检出80株HPs。采用琼扩试验对80株HPS进行血清型鉴定,所分离的80株HPs中血清4型占28.75%、5型占35.00%、12型占6.25%、13型占7.50%、15型占1.25%、不能分型的菌株占21.25%,结果表明:血清型4、5、12、13为四川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988.
《中国兽医学报》2016,(3):539-543
试验鹅为北方白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圈舍饲养鹅,试验组为玉米地饲养鹅。每组鹅分别于2、4、8、12周龄时各选取5只,共40只鹅,采取血样进行免疫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玉米地养鹅模式下的鹅血清中IgA、IgG、IgM、C3、C4的含量均高于圈舍养鹅模式的鹅血清中各指标含量:玉米地鹅与圈舍鹅血清中IgA、IgG、IgM水平分别在不同日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玉米地鹅血清中C3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圈舍鹅(P0.01),两组鹅血清中C4水平在12周龄时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地养鹅模式下的鹅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白蛋白、总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圈舍养鹅模式的鹅:两组鹅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玉米地养鹅模式可以增加鹅血清中免疫蛋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含量,能够提高鹅的免疫力,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89.
茶多酚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西婺源绿茶中提取茶多酚(含儿茶素79.3%、EGCG 54.7%)对饮食性高血脂大鼠的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供试动物为6周龄SD雄性大鼠,体重46±7克。40只幼鼠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为普通饲料+25.0%酪蛋白和0.1%氯化胆碱;第二至四组除上述成分外,加入15.0%蔗糖、15.0%猪油、1.0%胆固醇和0.2%胆酸钠,其中三、四组为给药组(见表1)。饲养中,每隔3天称重1次。6周后各组皆喂正常饲料3天,然后  相似文献   
990.
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CM199为基础液,对常规IVM/IVF牛早期胚胎进行了无血清(1mg/ml,PVA,聚乙烯醇)和有血清(20%FCS)培养的对比实验。通过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9种添加物,初步筛选出了在5%CO#-2、95%空气、39℃、饱和湿度培养环境下的牛体外受精胚胎无血清培养体系为:TCM199+EDTA0.1mmol/L+I5μg/ml+T5μg/ml+S5ng/ml+EGF10ng/ml+牛磺酸7mmol/L+亚牛磺酸5mmol/L+PVA1mg/ml+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mg/ml。无血清培养与有血清培养囊胚率(7.1%对14.3%)、扩展囊胚率(4.3%对7.1%),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结果还表明,外源激素(雌激素和孕酮)对胚胎发育无促进作用;有血清组与无血清组胚胎的各发育阶段(桑椹胚、囊胚、扩展囊胚)细胞核数量无明显差异(P > 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