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9篇
  3篇
综合类   8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将塑料杯顶管血吸虫蚴检查法加以改进:用孔径为0.3mm,厚度为1.0cm的塑料海绵,塞于试管内,当试管倒插时,塞离杯盖口高度为1.5cm。因有此塞的过滤,杯中水虫及粪渣不会浮于塞上层水中。此法不仅不影响血吸虫毛蚴的孵化,而且由于塞上层水质保持清亮,易于对毛蚴的观察,提高检出率。同时还减少孵化时换水次数。  相似文献   
132.
应用大肠杆菌表达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gynecophoral canal protein, SjGCP)。将重组蛋白rSjGCP与FCA、ISA206、ISA70M三种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分析重组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次免疫后小鼠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4、γ—IFN、IL-10等细胞因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SjGCP特异性1gG抗体及其亚型lgG1水平。和空白对照组相比,GCP—FCA组和GCP-206组小鼠脾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GCP-70M组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GCP—FCA组、GCP-206组中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GCP—FCA组、GCP-206组、GCP-70M组血清中特异性IgG1亚型抗体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为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3.
本文对模型各参数的变化与血吸虫病三种基本流行模式间的转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定量估计.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计算机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人畜同步化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只治人或单纯只部分灭螺的效果,而且人群接触疫水频度的降低可能是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4.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病特征,为了探索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本研究分析了东方田鼠和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前后血液细胞以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东方田鼠和BALB/c鼠定量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于感染后第0、1、3、5、8、12、16、21、28、35、42 d分别采集抗凝血和血清,进行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分析。血常规检测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感染后第3~16 d,WBC数量显著升高(Neu数量显著升高),而小鼠血常规检测结果正常;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ALB、HDL-C显著升高,小鼠各指标变化不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东方田鼠天然免疫细胞Neu和血清ALB可能与其抗日本血吸虫特性相关,对补体杀伤日本血吸虫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5.
将小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0条 /只 ,30 d后将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蛋白以不同的给药方式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灌胃、腹腔注射 )给药 ,用药后 15 d剖检查虫。结果发现 ,各种给药方式对小鼠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均有一定的效果 ,但以静脉注射效果最好 ,肌肉注射次之 ,灌胃和腹腔注射效果较差。这表明苏云金杆菌制剂作用于小鼠体内的日本血吸虫时 ,静脉注射是最佳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36.
137.
【目的】分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的表达特征,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虫体发育的调控奠定基础。【方法】以7 d童虫cDNA为模板,通过RACE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该基因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含有多个抗原表位的β-catenin部分cDNA序列为模板,构建原核pET28a-β-catenin-310重组质粒,表达β-catenin蛋白。以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一抗,通过Westernblotting分析β-catenin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体内表达量的变化。【结果】β-catenincDNA(GenBank登陆号GU570442)序列全长2 354 bp,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71个氨基酸。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虫卵中最高,23 d雌虫次之,在13 d童虫和23 d雄虫中也较高,约是23 d雌虫的一半,在其他发育阶段mRNA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构建的重组质粒以包涵体形式表达β-catenin重组蛋白,该蛋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在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β-catenin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β-caten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合日本血吸虫发育特征,推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对虫体的器官分化、虫卵的形成及卵胚发育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8.
应用薄膜尾蚴抗原片的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可溶性尾蚴抗原的ELISA(SCA-ELIS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的ELISA(SAA-ELISA)对人工繁育东方田鼠的抗日本血吸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SCA-ELISA(71.6%,48/67)、IEST(71.4%,50/70)和SAA-ELISA(68.7%,46/67).三种试验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0.180,P>0.05).IEST与SCA-ELISA、IEST与SAA-ELISA及SCA-ELISA与SAA-ELIS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1.2%(62/68)、86.6%(58/67)和89.2%(58/65).卡方配对检验结果表明,三种试验中任何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相比一致.  相似文献   
139.
1.症状:东毕血吸虫寄生于牛、羊的肠系膜静脉和肛门静脉中。一般表现为慢性.症状为逐渐消瘦,可视粘膜苍白,有的略有黄染,消化不良,多有稀便带血或粪便含粘液或血液。幼畜发育停滞,母畜往往不发情.不妊娠或流产。病畜逐渐消瘦,贫血.卧地死亡。幼畜或从外地新引进牛羊初次感染本病.可表现为急性型发作。发热,体温升高至40℃以上,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呼吸促迫.有浆液性鼻汁或水样鼻汁。消瘦、无力、卧地不起。感染强度高的牛、羊,可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0.
本研究根据曼血吸虫抱雌沟蛋白(Gyncophoral canal protein)基因SmGCP保安区片设计-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用TR-PCR法扩增出一大小为868bp的基因片段。测序后分析序列推断该片段与SgGCP相应片段碱基同源性86.6%。说明所克隆的基因为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推断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4.1%,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较高量的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为29KD。利用因吸虫成虫粗抗原免疫大白兔所得抗血清对该表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to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显示了该表达产物良好的抗原性。将该表达产物用佐剂处理免疫昆明系小鼠攻击血吸虫尾蚴,7周后剖杀小鼠冲虫,进行成虫和虫卵计数,其数虫率为35.2%,减卵率为37.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初步证明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