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4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4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纪炳纯  赵忠芳 《猪业科学》2002,19(10):27-29
通过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改变兔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观察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后兔体炎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免疫增强组兔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长角血蜱幼虫感染前和感染后变化不大;免疫抑制组淋巴细胞数量降低,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不用药组幼虫叮咬前与叮咬后相比淋巴细胞数量稍降低,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牛的蜱传性血液原虫虫种和分布特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临床症状.病羊无精神,呆立低头,体质消瘦,步态不稳,睾丸和阴囊下垂,放牧时落后,个别羊体表有1-2个蜱及少量虱,有的下颌和腹下发生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一般在39541℃,呼吸加快,唇色淡且臭,眼结膜苍白,眼睑毛细血管没有血色(即贫血表现),有的伴有轻度黄疸,采食减少以至废绝,瘤胃蠕动减弱,病重者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由于夏季高温多湿,加之蚊蝇叮咬,造成奶牛食欲降低,精神不振,产奶量下降,据调查,每年夏季,牛奶产量一般要下降15%左右。在夏季如何使奶牛产奶稳产高产呢?  相似文献   
18.
新疆出血热(XHF)是我国重要的蜱媒疾病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在国际上又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璃眼蜱属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布尼亚病毒科(FamilyBunyaviridae)内罗病毒属(Genus Nairovirus)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感染所致,可以引起人严重的出血热疾病和高病死率。该病于1964年在我国新疆巴楚县出现并一直在该地区流行,并于1997年和2001年再度暴发,疫区呈扩大之势,目前虽尚未被国家列入法定重大传染病,但近年来在世界部分地区广为流行,提示该病可能成为又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故在此作一综述,以为临床提供参考。1流行病学克…  相似文献   
19.
微小牛蜱Bm86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微小牛蜱Bm86基因及构建该基因的表达载体,以微小牛蜱饥饿幼蜱的破解物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参照已发表的微小牛蜱Bm8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得微小牛蜱Bm86基因;将Bm86基因克隆入载体,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证明,克隆的Bm86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Bm86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7.4%,而且该序列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将该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9K,构建并获得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PIC9K—Bm86。  相似文献   
20.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通过食下毒叶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食下毒叶法对2龄起蚕的LC50(48h)分别为:毒死蜱2.3322mg/kg桑叶和甲氰菊酯0.1522mg/kg桑叶,其浸渍桑叶的药液浓度分别为4.6622mg/L和0.3044mg/L。接触法中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2龄起蚕的LC50值(24h)分别为:6.32μg/cm2和0.92μg/cm2。毒死蜱和甲氰菊酯的毒性比都<1,对家蚕的毒性为高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