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获得具有海鲜风味的小分子肽用于功能性食品或调味料中,以红岛蛤蜊肉为原料,综合氨基态氮含量和腥味等指标,筛选出适宜的酶解工艺,并制备出风味鲜美,营养卫生的酶解液。结果表明:经成分测定,蛤蜊肉中脂肪含量为20.01g/100g,蛋白质为30.36g/100g,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利用木瓜蛋白酶对红岛蛤蜊肉进行酶解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时间4h、木瓜蛋白酶加酶量8 000U/g、酶解温度65℃、初始pH 7.0,该条件下红岛蛤蜊肉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为0.430g/100mL,得到的酶解液颜色淡黄、腥味较小、酶解液澄清、无细小颗粒物质,可作为风味调料的原料应用。  相似文献   
22.
分设2个盐度(0.5%和2.0%)组进行三唑磷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0%时,24、48、72、96 h时三唑磷对四角蛤蜊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7.783、5.623、0.966、0.562 mg/L;在盐度为0.5%时,24、48、72、96 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3.612、1.000、0.268、0.100 mg/L.盐度为2.0%时三唑磷对四角蛤蜊的安全浓度是盐度0.5%时的5倍.盐度低时四角蛤蜊对三唑磷的毒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蛤蜊岗不同贝龄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3龄四角蛤蜊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活体湿重(BW)和软组织湿重(RW)等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形态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四角蛤蜊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贡献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1~3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最相关的形态性状均为壳宽。对软组织湿重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在1龄贝为壳宽,在2龄和3龄贝为壳长。壳高对2龄四角蛤蜊活体湿重和软组织湿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活体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3龄贝均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并以壳长作为辅助选择性状;以软组织湿重为目标性状时,1龄贝应以壳宽为主要选择性状,同时辅以壳长;2龄和3龄贝均应以壳长为主要选择性状,并分别以壳宽和壳高作为2龄贝和3龄贝的辅助选择性状。研究结果可为蛤蜊岗四角蛤蜊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
中国蛤蜊以其皮薄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消费者喜爱,现已成为我市渔民近海捕捞的主要贝类资源。但由于中国蛤蜊栖息于海底泥沙中,体内含有较多的泥沙,如果没有好的加工方法难以去除干净,所以渔民捕捞后一般不进行加工而直接进行市场零售,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25.
特色原味四角蛤蜊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质四角蛤蜊为原料,经采用单胞藻微流水净化吐沙后,并通过模糊数学模型建立联系因素集到评价集的过度感官评定,对原味汤汁与清酒的配合比例进行优化,同时采用高温短时杀菌工艺,生产出最大限度的保持四角蛤蜊固有的色泽和风味的冻藏流通四角蛤蜊产品,产品达到出口产品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索四角蛤蜊的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2013年在80m^3水体中进行了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亲贝暂养至性腺成熟时自然产卵,以金藻、角毛藻、小球藻及塔胞藻为饵料,天然海区细沙为附着基,产卵量1亿枚,孵化率70%,变态率80.9%。经过3个月培育,共出池壳长0.8~1.2cm四角蛤蜊幼贝3000万枚,单位水体出苗量37.5万粒/m^3.  相似文献   
27.
《海洋与渔业》2010,(3):5-5
去年12月下旬以来,受持续寒潮、大风、降温影响,辽东湾沿岸遭遇了40年以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灾害造成滩涂养殖贝类、海参等生物(尤其是四角蛤蜊、文蛤)部分死亡。近期,海冰开始消融,死亡鱼参贝对现存活体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8.
在水温22.8~24.6℃,盐度24~25,pH 7.82~8.36的条件下,研究了培育密度及饵料种类对四角蛤蜊幼虫生长、存活及变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密度(5、10、15、20、30个/ml)下,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30个/ml试验组幼虫不能发育至匍匐幼虫;5、10、15、20个/ml试验组幼虫的变态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的饵料种类及投喂方式,即单独投喂金藻(J)、小球藻(Q)与混合投喂[JQ11(J:Q=1:1)、JQ12(J:Q=1:2)、JQ21(J:Q=2:1)]对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及幼虫各阶段发育时间的影响也不同,单独投喂效果较差,混合投喂效果相对较好.在四角蛤蜊苗种生产过程中,培育密度10个/ml较为合理,且混合投喂比单独投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9.
中国蛤蜊的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于2008年7月,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建立了中国蛤蜊家系(7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1个全同胞家系:A1、A2、A3……G1、G2、G3),并对各家系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生长、存活和变态等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蛤蜊的卵径、受精率、孵化率及D形幼虫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就其生长而言,不同发育阶段各家系的个体大小不同,生长速度不同,受父本效应、母本效应及雄内雌间作用的影响。幼虫浮游期,G1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10.04±1.67 μm•d-1;A2壳长最小,生长速度为6.07±1.32 μm•d-1。幼虫匍匐期,B3生长最快,其生长速度为29.93±3.67 μm•d-1;D1生长最慢,其生长速度为16.72±2.73 μm•d-1。稚贝期,G3壳长最大,生长速度为83.14±5.85μm•d-1;A2、A3的壳长较小,其生长速度分别为57.78±5.44μm•d-1,55.86±4.48μm•d-1。就其存活而言,幼虫浮游期,A2、C1、E3、F2、G1、G2的存活率较高(>85%),B2、D1存活率最小(<35%);稚贝培育期,G1存活率(70.40%)最高;A1(23.40%)、C2(20.90%)、F1(19.30%)的存活率较低。变态期间,各家系的生长速度不同,G1、G3生长速度分别为7.94±1.53 μm•d-1、7.96±1.52 μm•d-1;D1生长速度最小,仅为5.23±0.75μm•d-1。各家系的变态率不同,B1、E1、G2变态率均在80%以上,E2(41.24%)、F1(43.25%)变态率较低。各家系的变态规格存在差异,随着变态时间的延长变态规格小型化;G1、G2、G3变态规格最大(240μm),变态时间最短(13d);D1变态规格最小,仅为226.65±5.65μm,变态时间最长(17d)。综合各家系生长、存活等早期表型性状,G3生长最快,F2存活率最高,G1产量最高,可进一步作为中国蛤蜊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0.
江苏连云港沿海蛤蜊科贝类18S-ITS1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江苏连云港海域3种贝类(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核糖体RNA基因18S-ITS1区域序列.用DNAStar和MEGA 3.1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西施舌、中国蛤蜊、四角蛤蜊18S-ITS1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1 052 bp、1 017 bp、1 013 bp,ITS1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910bp、875 bp、871 bp,G+C含量为58.90%~60.23%;18S区序列保守,种间仅存一个碱基变异位点.序列分析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ITS1同源性为70.1%~71.1%.西施舌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44.7%~46.3%;18S-ITS1序列适于蛤蜊科种间特别是蛤蜊属内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