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95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广西通过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理顺蚕种管理体制,积极开展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和市场执法检查,严格实施蚕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创新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宣传培训等活动,推动了《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使广西的蚕种产量和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蚕种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蚕种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较好地维护了各方利益,促进广西蚕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部分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积极开展蚕种执法,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加强各地执法队伍建设,并在《蚕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制定和出台《蚕种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22.
23.
家蚕散卵平附袋是自蚕种入库、搬运、催青、孵化到感光收蚁过程中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理想包装和使用工具.太湖县于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试用家蚕散卵平附袋200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蚕种成品检疫与母蛾检疫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英武 《蚕桑通报》2001,32(3):43-46
母蛾检疫是判断蚕种合格与否的一种间接检疫方法,成品检疫是一种直接的检疫方法,虽然成品检疫能够克服母蛾检疫诸多不足,但其检出率能否与母蛾检疫吻合,还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5.
邱全洪 《蚕学通讯》2003,23(2):61-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家蚕而引起的传染性蚕病 ,其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蚕种母蛾检疫是防止蚕种微粒子病胚胎传染的主要手段 ,其结果的真实性 ,关系到蚕种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因此 ,提高微粒子检出率 ,客观反映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是维护蚕种供需双方合法权益和保障蚕业生产安全的需要 ,也是业界人士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就此进行简略分析 ,提出相应的措施。1 影响检出率的因素1 .1 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 ,包括样本的随机性、充足性和真实性 ,它是检疫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前提。母蛾抽样必须做到随机…  相似文献   
26.
2004年,缙云全县共有9092户农民从事种桑养蚕,年养蚕种47617张,共生产鲜茧38617担,其中县蚕业丝绸有限公司累计收购达30977担,蚕农收入3887.4万元,户均4275.5元,较上年增加收入34.5%。  相似文献   
27.
汤雅春  张林 《蚕桑通报》1995,26(3):31-32
滞育卵洗落保护的胚胎发育调查汤雅春,张秀梅,张林,蔡志伟湖州市蚕桑学会,东衡蚕种场滞育卵夏期洗落保护,自1992年12月份通过市级鉴定以来,1993年该成果列入市科委重点推广项目,1993—1994年全市推广应用的蚕种达48.8万张和21.5万张,两...  相似文献   
28.
<正>补催青是蚕种进入农户饲养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蚕种的孵化率,关系到蚕品种优良性状的发挥,进而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只有认真抓好蚕种补催青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为后期的饲养管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9.
1 浙江蚕种业概况 蚕种是蚕桑生产和茧丝绸产业的基础.浙江的蚕种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品质优良,不仅为浙江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我国蚕种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浙江蚕种制造业逐步形成了与蚕桑相配套的一项独特产业.早在清代,浙江制种技术已渐趋完善,余杭、嵊县、新昌、诸暨等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蚕种产区.1897年杭州蚕学馆的创立更标志着近代蚕种业的开始.此后,微粒子母蛾镜检法在浙江开始得到推广,专业蚕种场也开始得到发展.1912年在杭州成立农事试验场并设蚕种场.1915年创建浙江省立原蚕种制造场.1927年两场合并扩充为浙江省蚕种试验场.1924年开始生产一代杂交种,此后逐年推广.1929年全省制种量约8.15万张,1931年全省已有蚕种场75所.  相似文献   
30.
蚕种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关系着蚕种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蚕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蚕种质量产生、形成过程.要保证蚕种质量,就必须对生产的内外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预控.作为蚕种检疫对象的家蚕微粒子病,由于其传染途径的特殊性和危害性,更要求检疫检验工作必须始于生产之前,贯穿于生产之中,继续于生产之后.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督查是生产所需,势在必行.为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加强对原种生产和普通种生产的预控与检验,对于微粒子病预控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地促进了蚕种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现将预控与检验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