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70°~105°E、20°~40°N)2012年1~12月的资料,采用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对EC模式和T213模式数值预报产品的500 hPa高度场进行检验,初步给出量化误差值,分析了2种模式在藏北高原的可预报性。结果发现,EC模式24、48、72h预报场在藏北高原的预报能力较强,T213模式相对于EC模式预报能力较弱,同时利用10次天气过程进行了误差检验及3 d滑动误差订正,取得了较好的误差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82.
陕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利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调查专项数据,抽取横向7条、纵向2条典型样带,共314个调查单元,对比分析了陕西省坡度、坡长、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横向样带自北向南坡度均值先减小后增大,黄土高原地区坡度 < 20°和 > 30°的地块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其他地区;整体来看,陕西省土壤侵蚀的临界坡度在15°~30°;(2)随坡长的增加,土壤侵蚀模数整体呈波动增长,10~20 m和 > 30 m坡长范围内,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最为严重;(3)耕地、园地土壤侵蚀模数高于林地、草地,耕地与园地土壤侵蚀模数自北向南呈增—减—增的变化特征;(4)区域对比来看,自北向南土壤侵蚀模数先减小后增大,侵蚀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地区、关中平原区;纵向样带土壤侵蚀模数均在1 000 t/(km2·a)左右。研究结果为认识陕西省土壤侵蚀因子区域差异,明确水土流失空间分异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3.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了"隶属函数"的概念来描述指标差异的中间过渡,利用层次分析(AHP)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NECT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4.
藏北高原地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作者参加的西藏S301线雄梅至尼玛段公路改建工程设计的实例,概括了在藏北高原地区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针对藏北高原的特殊性应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5.
藏北高原地区辐射收支和季节变化与卫星遥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GEWEXAsianMonsoonExperimentintheTibetanPlateau) 1 998年加强期 (IOP)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在季风前、季风中、季风后的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大气长波向下辐射、地面长波向上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净辐射及地表反射率等特征 ,得到了一些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的辐射特征的新认识。利用文献的结果对其中的某些地表辐射平衡分量做了对比 ,结果显示遥感参数化得到的结果与地表观测值有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86.
以上海浦东新区城区为例,运用了Arc GIS判读2007年遥感影像,比较全面的分析了上海浦东新区(原)城郊绿色廊道分布梯度,沿商业中心的陆家嘴向东至长江设置样带。并采用移动窗口法对12个样区的廊道特征进行计算,比较准确的得出了城郊绿色廊道密度、建设率的分布规律,着重于绿色廊道景观格局的定量研究,同时总结了绿色廊道的变化趋势,这对今后绿色廊道的分布梯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
88.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大部分分布于地下,地下生物量在其碳循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大规模野外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青藏高原南北和东西样带上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地下生物量控制作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有采样点而言,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环境控制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通过比较南北和东西样带研究结果发现,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关的显著性水平,在东西样带上明显高于南北样带.同时,东西样带上草地地下生物量与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南北样带上不显著,表明水分对东西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控制作用较强.气温与南北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东西样带草地地下生物量相关不显著,由此说明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的控制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9.
1 五味子的经济价值 五味子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五味子果可入药,主治神经衰弱、心肌乏力、疲劳过度、体力和脑力劳动量降低等症。皮及果有强烈香气,可作调味用,东北林区称之为“山花椒”。另外,五味子果多汁可供酿酒之用,秋季果实红润,还可供庭园观赏。 2 五味子调查的意义和调查方法的选择 五味子在东北林区蕴藏量非常丰富,经济价值特别是药用价值极高。调查是研究经营开发的前提,为了掌握其数量、质量及其生长、消亡等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自然环境、经营状况间的依存关系,合理地利用五味子的多种经济价…  相似文献   
90.
新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160多km2,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6。新疆恰好处于数个自然地理单元(阿勒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阿尔金山、藏北高原)的接合部,在植物区系尚处于欧洲森林亚区、欧亚草原区、中亚荒漠区、中亚荒漠亚区、亚洲中部荒漠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山植物亚区的交汇处,中药资源丰富,独具特色[1]。物种的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发掘和利用本地资源不仅可以开发新产品,解决边缘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促进新疆医药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新疆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的现实意义。1新疆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据有关资料,新疆中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