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7篇
  49篇
综合类   358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β-葡聚糖来源广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由葡聚糖单体构成,具有多种结构,因其侧链残基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通过降低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及提高免疫因子的表达发挥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减少脂质的产生和吸收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提高抗氧化酶、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增强缺氧耐受性及提高抗氨氮应激能力、能量代谢和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等发挥抗应激作用。自抗生素禁用以来,β-葡聚糖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深入,β-葡聚糖在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和减少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水产养殖中,β-葡聚糖可通过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善肠道结构、优化肠道菌群及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β-葡聚糖的联合使用比添加单一种类的免疫刺激剂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作者就β-葡聚糖的结构特征、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β-葡聚糖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现水产动物生态健康养殖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超临界乙醇溶剂对玉米秸秆纤维素进行液化,通过GC-MS和FT-IR对生物油组分和残渣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主要包括酮类、酯类、醛类、苯类、酸类和醇类等平台化合物。不同反应温度对生物油的组分分布有不同的影响,其中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酯类的含量则逐渐增大。基于试验结果,选择左旋葡聚糖为模型化合物。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基组水平,计算左旋葡聚糖各化学键的Mulliken数,并依次设计2条初始开环路径及其对应的9条可能的反应裂解路径,模拟了左旋葡聚糖在乙醇环境中脱水、开环、裂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的反应过程,计算其反应势能。通过比较反应势能,得到各反应路径的反应能垒顺序为:Path6相似文献   
993.
青稞与燕麦中蛋白质及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有碱法、酶法、复合法,本文主要对碱法、酶法以及物理方法辅助其他提取方法进行论述。综合得出,虽然碱法适合提取植物蛋白质,但由于其高浓度碱会使植物蛋白产生反应,使其营养物质变性,进而产生不利于肾脏功能的有毒物质。相对于碱法,酶法反应条件温和且不会产生有毒物质,但其成本较高。此外,在上述提取工艺过程中加入物理法进行辅助不仅可以降低提取成本,而且可显著提升植物蛋白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94.
鱼类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诱因复杂,在养殖生产环节反复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立成体斑马鱼肠道炎症模型,可以更好地为经济鱼类肠炎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治疗药物筛选提供有力的试验平台。采用口腔和肛门2种灌注方式将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注入斑马鱼成体中,口腔灌注组的存活率略高于肛门灌注组,诱导后第3天鱼体恢复活力,此时病理分析显示,口腔灌注能诱导出轻度炎症,而肛门灌注能诱导出轻度和中度炎症,但口腔灌注操作更简单和高效。选择口腔灌注方式动态监测葡聚糖硫酸钠对成体斑马鱼肠道组织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前肠和中肠对口腔灌注葡聚糖硫酸钠较为敏感,其在诱导后第1天和第3天均出现明显的肠壁局部增厚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后肠相对迟缓,其肠壁厚度变化不明显,在诱导后第6天和第9天出现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聚集。此外,黏膜层褶皱破损或脱落现象较为普遍,与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无关。肠道黏膜层杯状细胞数量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有一定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诱导后的第1天和第3天,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并聚集于黏膜层表面,其变化趋势与肠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分析鉴定克氏原螯虾内源性纤维素酶糖苷水解酶9(GH9)基因家族,研究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以期为克氏原螯虾对于植物性饲料的消化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动物内源性纤维素酶高效利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策略,系统研究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布情况,获取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的结构特点、分布特征及其在投喂不同饲料(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配合饲料)时以及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结果。结果显示:1)克氏原螯虾基因组中共有7个GH9基因家族成员(PcGH9-1、PcGH9-2、PcGH9-3、PcGH9-4、PcGH9-5、PcGH9-6、PcGH9-7),GH9基因家族成员的cDNA长度为1 843~2 354 bp,编码氨基酸残基数为510~585个,分布于LG23、LG39以及LG54等3条染色体上。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具有1个典型的Glyco hydro 9结构域,外显子数为7~14个,内含子数为6~13个。依据是否具有纤维素结合区(CBD),克氏原螯虾GH9基因家族可分为2个亚类,第Ⅰ亚类包括Pc...  相似文献   
996.
为明确水分和腐植酸协同作用对燕麦的增产提质效应,本试验以蒙农大燕1号和内燕5号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旱作和有限灌溉2个水分处理,分析喷施腐植酸对燕麦叶片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和开花期喷施腐植酸后可以显著提高燕麦叶片的光合特性,与灌水条件下相比,蒙农大燕1号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旱作条件下的提高幅度更大,提高了31.78%~123.72%,而内燕5号在旱作和灌水条件下增幅基本一致;在旱作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后两品种籽粒产量和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提高,尤其以内燕5号的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5.60%~74.68%和11.24%~19.56%;与旱作处理相比,在灌水条件下喷施HA,两品种籽粒β-葡聚糖含量提高幅度更大,分别提高了11.30%~33.29%和7.76%~43.81%。通过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蒙农大燕1号品种叶片的光合速率与籽粒β-葡聚糖含量、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穗长、单穗小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β-葡聚糖与单穗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997.
试验旨在探究β-胡萝卜素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选取40只6~7周龄、体重(26±2)g的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β-胡萝卜素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和β-胡萝卜素+DSS组,每组10只。对照组及β-胡萝卜素组小鼠自由饮水,而DSS组和β-胡萝卜素+DSS组小鼠自由饮用3%DSS溶液;对β-胡萝卜素组与β-胡萝卜素+DSS组小鼠灌胃100 mg/kg β-胡萝卜素,同时对照组与DSS组进行同等条件灌胃0.1 mL/10 g的橄榄油。每天称重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试验期7 d,记录结肠长度并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及结肠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DSS组小鼠体重下降,DAI值上升,结肠长度缩短(P<0.05),有明显病变,血清及结肠中炎症因子含量、mRNA相对表达量、NF-κB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SS组相比,β-胡萝卜素+DSS组各项指标有所缓解,β-胡萝卜素抑制了血清及结肠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β-胡萝卜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  相似文献   
998.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制备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sulfated Hericiumerinaceusβ-glucan-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NPs),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DS-CS NPs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条件下纳米颗粒的粒径、形态以及体外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sulfated H. erinaceus β-glucan, DS)质量浓度为1mg·mL-1,搅拌速度为800 r·min-1,壳聚糖(chitosan, CS)初始pH为4,DS-CS NPs的粒径为128.41 nm,且分布较窄。与DS相比,DS-CS NPs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同时,DS-CS NPs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以及促炎因子TNF-α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硫酸化猴头菌β-葡聚糖-壳聚糖纳米颗粒具有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