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7篇
  49篇
综合类   358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0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以Rhizobium trifollii ION213为出发菌株,对根瘤菌的高产环状β-(1,2)-葡聚糖菌株的筛选进行了初步研究,对溴甲酚紫平板上2种菌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兰色菌落的环状β-(1,2)-葡聚糖最高产量为2.16g/L,兰色菌株环状β-(1,2)葡聚糖的产量显著高于黄色菌株的产量,两者产量间经方差分析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因此,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初筛法筛选高产环状β-葡聚糖根瘤菌菌株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功能,根据小麦β-1,3-葡聚糖酶cDNA全长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将其克隆至pGEM T-easy Vector,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回收目的片断,并将其定向克隆到pET-32a(+)Vector中构建表达载体GLU-pET-32a(+),转化E.coli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获得了分子量约为49 ku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9%。最佳诱导条件为:0.3 mmol/LIPTG,37℃诱导4 h。  相似文献   
83.
酶制剂对雏鹅代谢激素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只7日龄雏鹅,随机分成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饲以大麦(占45%)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0.1%的Biokyowa粗酶制剂。试验期为7-21日龄,21日龄采取血样,测定其中激素含量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酶制剂使21日龄雏鹅血糖水平高13.95%(P<0.01),胰岛素有升高的趋势,胰岛血糖素低28.05%(P<0.01);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14.53%(P<0.05),而尿酸浓度却下降35.37%(P<0.01);添加粗酶制剂后,血浆的TSH和T3分别较对照升高11.76%和11.43%(P<0.05)。以上结果表明:酶制剂通过解除饲料中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影响机体代谢激素水平,改变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促进雏鹅的生长。  相似文献   
84.
杀菌剂羟菌唑对油菜菌核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羟菌唑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生长发育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菌丝粗细不均匀,呈不规则肿大或缢缩,分枝明显增多。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以菌丝顶端细胞壁加厚尤为明显,并有大量电子致密度高的物质存在;与对照菌丝相比,病菌菌丝隔膜肿大、畸形,发育受阻;有的菌丝体内有新菌丝产生,且染色较深。细胞化学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细胞壁的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说明药剂处理后,这2种成分在细胞壁内显著增加。病菌菌丝细胞壁成分的变化表明,羟菌唑影响了病菌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建立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用于评价湿疹纳米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湿疹纳米乳中包封的丹皮酚与未包封的丹皮酚。HPLC法测定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 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含量在0.4160~41.6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8.43%,RSD为2.90%;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值为(92.43±0.44)%,RSD为0.43%(n=6),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纳米乳上样回收率为(90.5±0.17)%,RSD为1.84%。结论 葡聚糖凝胶G-50可以将湿疹纳米乳和游离的丹皮酚较好地分开,湿疹纳米乳中丹皮酚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可作为工艺研究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6.
麻疯树种子β-1,3葡聚糖酶的优化提取及其部分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aCl浓度、pH值和 (NH4)2SO4饱和度三因子优化麻疯树种子中β-1,3葡聚糖酶粗酶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麻疯树种子在pH 7.0的条件下用含1 mol*L-1 NaCl的5 mmol*L-1磷酸缓冲液和用60 %~80 %饱和度的(NH4)2SO4沉淀后提取得到的β-1,3葡聚糖粗酶总酶活和经纯化的β-1,3葡聚糖酶总酶活均高于所试其它条件,也高于前人的研究约2倍.纯化的β-1,3葡聚糖酶经酶学性质和稳定性测定,其最适作用温度为 40~50 ℃,最适pH为7;在30~55 ℃以及pH 6~8 范围内最稳定.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酶具特有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氨基酸组成.通过Western 杂交的方法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仅存在于种子中而在根、茎、叶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87.
测定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华中猴头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中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水溶性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并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的粗蛋白、粗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以及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小菌剌期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多糖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菌刺期比后一时期高),β-葡聚糖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裂期粗多糖在浓度500 μg/mL时对RAW264.7释放NO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8.
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720只健康新罗曼蛋鸡,随机分为3个日粮处理组,分别为添加100mg/kgβ-葡聚糖组、空白对照组及抗生素对照组,试验期56d。结果表明,β-葡聚糖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提高新城疫疫苗免疫20d后抗体滴度,并有延缓其下降速度的趋势,可显著降低饲喂56d后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还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P<0.01),从而改善了蛋品质(P<0.05)。  相似文献   
89.
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酶促降解的单因子试验、正交实验及验证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酶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优化筛选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时间90 min、pH 5.5、酶浓度6.5%是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参数条件下,应用β-葡聚糖酶提取茯苓多糖的得率为13.31%,对茯苓多糖的高值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0.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来自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ZJF-1A5的β-葡聚糖酶基因进行改造,并对野生酶和突变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获得了2株可以产较高热稳定性酶的突变体,分别被命名为EGs1和EGs2。酶学性质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酶相比,EGs1和EGs2突变酶的半失活温度分别提高了3和5℃,达到了65.5和67.5℃;突变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也提高了5℃,达到了60℃;2个突变酶对地衣多糖的水解能力分别提高28%和降低21.6%;对地衣多糖的亲和力未见改变;野生酶和EGs1突变酶最适pH6.5,而EGs2突变酶最适pH7.0;野生型和突变型β-葡聚糖酶都有较宽的pH稳定范围,在pH6.0~8.5的范围内放置48h,仍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遗传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