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4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川西北生态区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该区域地处长江和黄河流域上游。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等3 个县构成的“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位于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地带,湿地泥炭层深厚,对黄河流域的水源涵养、水量补给、净化水质、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有重要作用。其影响力辐射了整个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全长5464 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8 省区,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涵盖人口1.1亿人;长江上游有雅砻江、金沙江、安宁河、岷江、大渡河5 条江河支流在川流经26 市县,其中流经四川草原区甘孜、新龙、雅江、木里、盐源、冕宁、石渠、巴塘、冕宁、西昌、德昌、松潘、汶川、康定、泸定、丹巴等16 县。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环境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刘伟 《四川农机》2004,(6):18-18
若尔盖县位于阿坝州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具有发展高寒草地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四川省十大牧区之一。近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地“三化”严重,草原沙化以每年12%的速度蔓延,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牧民的生计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为探讨草原沙化治理方法,阿坝州农机所会同若尔盖科技局与四川省天普农业开发公司、国家计委下属达华集团、四川中山学院于2003年8月对若尔盖草原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43.
韩仕星    陈允腾  张懿晴    杨胜勇  王征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391-397,410
若尔盖泥炭地经历了长期人为排水,未来又面临着强烈的变暖干旱,会对泥炭地CH4排放产生复杂影响。在若尔盖选取了近自然和长期人为排水两种泥炭地类型,采集1 m深泥炭柱,采用室内环境控制试验,设定不同的氧气、水分和温度条件,探索这两种典型泥炭地的泥炭CH4排放对增温与干旱双重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由于水位降低和泥炭有机物质量下降,长期排水泥炭地的中下层泥炭(20—80 cm)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近自然泥炭地。(2)两种泥炭地的表层和深层泥炭CH4排放都对升温不敏感,而中下层泥炭的CH4累积排放量从5℃到15℃显著增加。(3)模拟增温10℃同时干旱水位降低20 cm条件下,中层泥炭受到了温度、水分和氧气变化的叠加影响,CH4排放变化最剧烈。(4)最终整个1 m深泥炭近自然泥炭地高温低水位的CH4总排放量为(204.29±15.13)μg/gC,比其低温高水位显著升高66.43 μg/gC(约48%); 排水泥炭地高温低水位的CH4总排放量为(75.64±9.41)μg/gC,比其低温高水位升高11.95 μg/gC(约19%)。综上,升温干旱气候会对若尔盖泥炭地的有机碳稳定性造成破坏性影响,会集中导致中层泥炭CH4排放的剧烈变化,可能最终使本区域CH4排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4.
1984年春,笔者和时任四川省民委副主任的李祎辉同志,经过调查写成《阿坝州牧区畜草矛盾的初步探讨》一文,旨在引起牧区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5.
酚类物质作为抑制剂,可直接或间接参与泥炭地碳循环。为了解泥炭地碳输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若尔盖高原的红原县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附近3处不同地下水位[–1.9 cm(S1)、–10 cm(S2)、–19 cm(S3)]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在5、15和25℃下进行恒温培养,研究不同地下水位泥炭地土壤酚类物质与温度的复合响应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水位下降,总酚、水溶性酚和简单酚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增温使S1、S2、S3总酚含量变化不一,但其增温后与增温前的比值均接近1;增温使S1水溶性酚显著增加约172%(P <0.05),且温度越高增幅越大,使S2略微增加、S3略微减少;增温使不同水位泥炭地简单酚含量均显著增加约312%(P <0.05),其中不同水位泥炭地增幅为S1> S2> S3,不同温度增幅为15℃> 25℃> 5℃。本研究发现增温使泥炭地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增加,且地下水位越低增量越小,而增温对总酚无明显影响,说明温度主要通过改变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含量来影响泥炭地酚类物质组成,且泥炭地水位下降减弱了简单酚和水溶性酚对温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6.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不断的进步,各类经济产业都得以不断创新发展,农业市场亦是如此。马铃薯是我国较为常见的经济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铃薯的高产种植、农作物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针对马铃薯在高寒地区产量较低、生长周期较长、种植效益不高等问题,仍需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气候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周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针对若尔盖的马铃薯种植栽培技术进行探究,以期为若尔盖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