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9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4篇 |
农学 | 252篇 |
基础科学 | 351篇 |
199篇 | |
综合类 | 1678篇 |
农作物 | 27篇 |
水产渔业 | 32篇 |
畜牧兽医 | 3658篇 |
园艺 | 69篇 |
植物保护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205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44篇 |
2015年 | 201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253篇 |
2012年 | 338篇 |
2011年 | 353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358篇 |
2008年 | 356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43篇 |
2005年 | 380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186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61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首次刈割的苜蓿经凋萎,隔行收获后,剩下部分用(试验)或不用(对照)含乳酸菌和酶的添加剂(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果胶酶)进行处理,然后装袋青贮。微生物接种,使苜蓿的乳酸菌从5×10~4增至1×10~6菌落形成单位cfu/克饲草。因为处理苜蓿是连续装袋的,所以处理青贮料的干物质含量高于未处理青贮料。青贮4日后,处理青贮料的pH值(约4.3)低于未处理青贮料(4.7),且在整个青贮期内始终保持较低。青贮177日后,处理青贮料总乳酸盐含量比未处理青贮料,大约高出25%,氨氮大约低40%,此外,在未青贮料中NDF和ADF含量也较低。在青贮51和177日之间,处理的青贮料中葡萄糖含量增加,未处理青贮料则未增加。证明,部分植物细胞壁是在延长青贮期内发生水解。虽然在早期培养期间各处理青贮料间的体外NDF消化无差异,但在36和48小时培养期内处理青贮料低于未处理青贮料。本次试验中,使用的微生物和酶青贮料添加剂,虽然改善了青贮料的发酵特性和纤维含量,但却降低了纤维的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53.
54.
2014年4月7日,“2014年安德森奖学金颁奖仪式暨苜蓿型奶业发展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第二会议室召开。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锋,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志,美国使馆农业贸易处裴志勇,安德森奖学金评选委员会委员、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连超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55.
56.
1加强营养增加全价配合饲料和优质青绿饲料的喂量。种公兔每天的饲喂量:精料50~100g,青绿饲料为500~600g。种母兔每天的饲喂量:优质青干草125~175g,多汁饲料100~200g,混合精料35~45g。 相似文献
57.
58.
59.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灌溉量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游客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量对苜蓿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 485 m3/hm2灌溉量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变幅最小,土壤平均含水量较高,可以满足苜蓿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灌溉处理对苜蓿植株高度产生不同影响,其中2 485 m3/hm2灌溉量处理植株生长最高,达127.82cm。1491 m3/hm2灌溉量处理植株生长高度最低,为105.58 cm。在苜蓿的各生育时期,盛花期刈割可获得较高的鲜草产量,其中,1 988 m3/hm2灌溉量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比2485 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1.21%,比1 491 m3/hm2灌溉量处理增产24.48%;种子产量随灌水量减少而增加,1491 m3/hm2灌溉量处理的种子千粒质量最大,为2.172 g,种子产量最高,为764.03 kg/hm2,种子发芽率也最高,为85.27%。因此,可根据生产目的不同,调节灌水量,促进苜蓿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