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25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543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野外自然患病的藜植株上分离一高致病菌株(Hf-05),经人工接种试验证实为侵染藜的病原菌。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f-05为玉蜀黍赤霉菌的变种。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Hf-05的最适C源为麦芽糖,在麦芽糖中最易产孢,最适N源为硝酸钠;pH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孢子萌发率最高;25℃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30℃;黑暗条件更有利于该菌株生长。  相似文献   
122.
<正>嗜线虫致病杆菌是一种致病菌,可分泌名为XnGroE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捕食性幼虫有害。食用杀虫蛋白XnGroEL,对棉铃虫而言有中毒效果,会导致幼虫的成长和发育终止。印度尼赫鲁大学的Punam Kumari和同事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得到了可表达该蛋白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并测试出  相似文献   
123.
有效微生物的组成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微生物(EM)是由日本琉球大学农学部比嘉照夫教授栽培橘子时偶然发现并于1983年培育成功的。组成EM的几十种微生物均来自土壤,都是有益菌,无任何毒副作用,无引入潜在致病菌的危险,对环境无污染;通过利用各菌群本身的营养物质、酶、代谢产物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改善环境,增加经济效益:而且EM制剂是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的生物工程产品,  相似文献   
124.
1发病原因 在乳房炎隐性感染阶段,奶牛乳房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其腺体组织上皮轻度水肿、充血,白细胞从微血管内游离到乳腺腔内吞噬致病菌,使乳汁中含大量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125.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近2~3年来在一定规模养猪场流行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断乳后的小猪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广泛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一般与猪群抵抗力下降有很大关系,笔者诊治了1例由于猪群接种灭活苗后而发生该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6.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为什么不能食用?一些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的病死畜禽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应如何处理?当今在农村和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也有一些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  相似文献   
127.
夏立娟 《北方牧业》2009,(16):27-27
多年以来.研究人员的最大愿望就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发生。接种疫苗的目的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特别是乳腺组织的免疫应答反应.来阻止、中和、杀灭外界进入的病原微生物,但由于乳房本身的生理特点给有效免疫力的产生带来了一系列特殊的挑战。第一,乳房炎是乳腺组织的炎症.然而免疫应答增强在奶牛患乳房炎的情况下并不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8.
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销售的砀山梨黑腐病病原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砀山梨采后黑腐病的病原真菌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本研究为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9.
130.
茶多酚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茶多酚对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茶多酚对这些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特别强,其抑菌圈范围明显,抑制作用强;对变形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次之,其抑菌圈较为模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则欠佳.探讨了茶多酚在鲜肉和鲜牛奶中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