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23篇
  9篇
综合类   778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2555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梳理和总结了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毒素种类、生物学活性、致病机制等,为后续的毒素分型、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海南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敏感性,在某大型养鸡场采集了209份鸡肠道样本,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MALDI-TOF质谱仪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对鉴定的菌株进行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海南霉素、恩拉霉素、盐霉素、丁酸甘油酯对临床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以期为当前限抗禁抗后养殖场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1株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为29.2%;通过多重PCR对所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分型,结果分离株均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4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海南霉素与恩拉霉素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MIC值范围均为0.004~0.06μg/mL。海南霉素具有很好的抗梭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4.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水稻烂秧,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不善以及采取的措施不当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105.
王彦丽 《养猪》2022,(5):23-26
丁酸梭菌是从健康人和动物肠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能分泌丁酸、消化酶和维生素等益生物质,具有耐高温、耐酸、耐高压、稳定性强、安全、高效、无残留、无污染等优点。众多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在养猪生产中可提高猪只生产性能、改善机体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功能与免疫性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文章主要阐述丁酸梭菌的特点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为养猪场户在日常生产中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丁酸梭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发病情况 山东省聊城市某肉兔养殖场共饲养新西兰种兔60余组,商品肉兔1500多只,均已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平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敌菌净、氯苯呱、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药物,以防止细菌病及球虫病的发生.2006年12月5日早上,畜主突然发现有一只约2月龄的肉兔死于笼中,接着有30多只肉兔出现精神沉郁和厌食,曾用青、链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蔓延,随后有60多只兔发病、20多只兔死亡,于是在发病的第4天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我国村干部“微腐败”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形成机理来看,村干部“微腐败”行为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村干部思想蜕化变质是内部动机,基层监督不足是外在条件。为从源头上治理村干部“微腐败”行为,必须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之基,塑造乡村“崇法善治”的法治之魂,织密村干部“微腐败”的监督之网,筑牢乡村反腐的制度之本,推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发力,切实提高村干部“微腐败”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08.
对来自祁连县默勒镇养殖合作社的病死羔羊进行临床剖检、实验室检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诊断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合并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09.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07,20(1):30-31
水稻叶鞘腐败病最早于1922年首次记载于我国台湾省[1].此后,在日本、南亚、东南亚各产稻国也相继有发生报道[2].该病是继水稻稻瘟病之后,又一种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3].本病主要引起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变劣,一般流行年份减产10%~20%,严重的可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近年来,有关水稻叶鞘腐败病的研究报道较多,特别是在发生特点、防治等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不同香辛料精油对熟制鸡胸肉中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的影响,该文以肉桂精油、艾草精油和茴香精油为研究对象,对C.perfringens标准株(ATCC13124)和分离株(C1)抑菌效果,筛选出抑制最佳浓度,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C.perfringens的生长/残存动力学模型,并以相关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精度,以期快速预测不同精油浓度条件对C.perfringens影响。结果表明: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ATCC13124和C1浓度最低,抑制效果最强;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不同精油对熟制鸡胸肉中C.perfringens的预测模型,肉桂精油对ATCC13124和C1的R~2分别为0.963和0.976,RMSE分别为0.327和0.271CFU/g,预测效果最佳;利用验证集对模型鲁棒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2均在0.917以上,RMSE在0.200~0.640 CFU/g之间,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熟制鸡胸肉中产气夹膜梭菌的生长/残存情况;为肉类加工过程中控制C.perfringen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