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虚劳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脏腑亏损,阴阳气血不足而致的多种慢性虚劳损伤病症的总称。该病的发生多因先天不足,身体虚弱,或由于饲养管理失调,如饲料不足,饥饱不匀,劳役过重,饱后重役,役后饮冷水过多及出汗后淋雨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气血生化障碍,日久气血双亏,阴阳俱虚,脏腑失养而成患。老龄体弱,长期脾虚,久病未治,伤及脏腑阴阳;或母畜孕育太多,公畜配种过频,导致精血亏耗等也可能发病。  相似文献   
62.
畜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有病可现于体表,故《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可据四诊综合材料,再以五行之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情和确定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63.
腧穴实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表明,穴位是内脏病理、生理和机能变化在体表上相应的感应点,也是诊疗疾病的反应点和刺激点.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针刺穴位产生的感应信号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相应脏腑(效应器官)而产生相对特异性治疗作用的呢?这是经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无一个确切而统一的解释.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问题从经穴的组织形态、生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以及作用途径等多方面多学科深入地进行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出多种看法.试就有关腧穴实质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4.
65.
幼畜腹泻,临床多见,其表现为大便稀薄,次数增多,甚者呈水样大便,但无脓血胶冻之物。发生腹泻的原因多为寒冷袭击,饮喂失调,冷饮过度,断奶过早,加至幼畜脏腑生理功能尚未健全,故导致本病的发生。近年来,我们用自拟复方吴茱萸散贴脐治疗幼畜腹泻100例,一般用药1至3次愈。  相似文献   
66.
寒湿呕吐是呕吐病中的多发病,多发于犬,猫、猪、牛、羊次之,马属动物较少发生,幼犬因脏腑娇嫩、极易发生呕吐,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笔者近两年采用苍桂汤加味治疗该病25例,治愈23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67.
家畜脾胃病在兽医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其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弱,常因饮食、寒湿等伤及脾胃,或因脾胃本身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以本虚标实或虚中夹湿者居多。其虚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张仲景“虚则太阳,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肝主疏泄,协助脾胃纳化,脾、胃与肝,三者一气相通,则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68.
脏腑学说是中兽医研究畜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心、肝、脾、肺、肾五脏,虽与现代兽医学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上,却不完全相同。中兽医学一个脏的功能,可包括现代兽医学好几个脏或系统的功能;现代兽医学一个脏或系统的功能,可能分散在中兽医学好几个脏的功能之中。中兽医学认为,“肾”是动物生  相似文献   
69.
1病因重役前后采食萝卜叶、野碗豆、豆科植物、霉烂草料、半干红苕藤、冰冻饲草;采食某些毒草;患其他脏腑疾病均可引发耕牛瘤胃臌气。过量易发酵的饲草在耕牛瘤胃内产生了超量的气体,破坏了瘤胃内产  相似文献   
70.
呕吐者,胃受外邪所伤,或因他脏腑病邪累及,致胃失和降,气逆上冲,声物俱出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下为顺。凡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或他病干扰,有损胃气者皆呕吐之症。在治疗时当辨别虚实,实者祛邪化浊,和胃降逆;虚者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呕吐一证,虽系胃气不降,实与小肠、大肠、肝、脾息息相关。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补其虚则呕吐可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