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27篇 |
免费 | 479篇 |
国内免费 | 10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01篇 |
农学 | 1784篇 |
基础科学 | 1606篇 |
2151篇 | |
综合类 | 13915篇 |
农作物 | 1325篇 |
水产渔业 | 1814篇 |
畜牧兽医 | 6887篇 |
园艺 | 1596篇 |
植物保护 | 4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4篇 |
2023年 | 620篇 |
2022年 | 843篇 |
2021年 | 920篇 |
2020年 | 729篇 |
2019年 | 819篇 |
2018年 | 323篇 |
2017年 | 565篇 |
2016年 | 687篇 |
2015年 | 830篇 |
2014年 | 1613篇 |
2013年 | 1573篇 |
2012年 | 2032篇 |
2011年 | 2126篇 |
2010年 | 1941篇 |
2009年 | 1711篇 |
2008年 | 2438篇 |
2007年 | 2120篇 |
2006年 | 1630篇 |
2005年 | 1698篇 |
2004年 | 1352篇 |
2003年 | 1086篇 |
2002年 | 1028篇 |
2001年 | 1088篇 |
2000年 | 854篇 |
1999年 | 599篇 |
1998年 | 510篇 |
1997年 | 334篇 |
1996年 | 346篇 |
1995年 | 265篇 |
1994年 | 264篇 |
1993年 | 286篇 |
1992年 | 332篇 |
1991年 | 224篇 |
1990年 | 306篇 |
1989年 | 299篇 |
1988年 | 105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91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57篇 |
1983年 | 75篇 |
1982年 | 50篇 |
1981年 | 39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39篇 |
1977年 | 24篇 |
1976年 | 19篇 |
1975年 | 25篇 |
197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华西雨屏区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与养分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坡地利用方式,分别是裸地、农耕地(玉米)、荒草地、巨桉林地Ⅰ与巨桉林地Ⅱ,建立人工径流小区,对2006年6~11月各小区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5种坡地利用方式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径流深依次是裸地(250.9 mm)>农耕地(232.9 mm)>荒草地(175.4 mm)>巨桉林地Ⅰ(170.5 mm)>巨桉林地Ⅱ(141.3 mm);产沙量大小依次为:农耕地(313.63 t/km2)>裸地(176.80 t/km2)>荒草地(94.45 t/km2)>巨桉林地Ⅰ(90.58 t/km2)>巨桉林地Ⅱ(36.37 t/km2).(2)5种坡地利用方式养分流失差异显著(P<0.05),其流失量大小顺序均为钾素>磷素>氮素.其中,氮素与磷素流失以水溶态为主,平均为96.16%与69.45%;钾素以颗粒态(与泥沙结合态)为主,平均为74.93%.(3)不同坡地产流产沙主要影响因素不同,裸地与农耕地受降雨影响较大,而荒草地与巨桉林地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4)调整农事活动、改善经营措施与减少人为干扰对防止坡地产流产沙以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研究了 5种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 :>0 .2 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为草坡 >林地 >弃耕地 >果园 >耕地 ;林地、草坡的土壤表层和亚表层水稳定性团聚体以 >2 mm为主 ,而果园、弃耕地、耕地土壤 >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较小。水稳定性团聚体以及团聚的水稳性均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 ,林地、草坡开垦后 ,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或补充减少是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下降及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坡耕地退耕后 ,土壤团聚体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95.
工业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增大,通过研究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了该市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矛盾,得到了以资源定产业结构、以资源定节水水平、优势行业优先供给、开源节流与水资源保护是实现工业经济主导型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本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6.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沉积物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三江平原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探讨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沟渠系统虽然都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开挖而成,但是分散于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沟渠沉积物DOC含量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湿地开垦为农田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水田和旱田相比,旱田更有利于沟渠各层沉积物DOC的累积;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随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穿过型沟渠和边界沟渠相比,边界沟渠沉积物DOC垂直分布显示出更强的沉积特点。挖沟排水和土地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大量DOC向沟渠迁移并沉积在沟渠中,而且最终导致不同沟渠沉积物中DOC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优质食用玉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优质食用玉米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合理加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从3月21-22日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2019年工作会议”上得知,2018年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资源保存总量突破50万份。新收集各类资源9704份,入国家库圃资源10485份,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502307份(其中国家长期库435550份,43个种质圃66757份)。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种质的基本农艺性状鉴定,并评价筛选出781份特性突出的优异种质,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科技原始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材料。三是资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库圃种质资源活力监测12640份,及时更新复壮活力低、长势弱、病害严重的种质10022份,确保了国家库圃资源的安全保存,为分发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资源有效利用成效显著。通过在线公布优异种质目录、田间展示及定点定向服务等方式,向种业创新、基础研究等提供种质资源36792份,支撑或服务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产业技术体系402个、育成品种85个、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12项、重要论文355篇、著作23部,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