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阐明全球气候变暖和微塑料复合胁迫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免疫应答、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个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水平[无微塑料、小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SPS-MPs,6μm)和大粒径聚苯乙烯微塑料(LPS-MPs,50~60μm)]和2个温度水平(20℃和25℃)对长牡蛎进行了为期21 d的单一和复合暴露,检测分析了各组长牡蛎血细胞功能[吞噬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糖原含量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SPS-MPs暴露能增加长牡蛎血淋巴细胞中ROS含量,降低血细胞吞噬活性,揭示SPS-MPs毒性作用更强。升温与微塑料的协同作用增加了长牡蛎消化腺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升温与SPS-MPs复合暴露组长牡蛎消化腺组织通过上调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90, HSP90)、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 IκB)和p53基因表达量进行免疫应答;升温与微塑料的拮抗作用增加了鳃组织p53基...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采用网箱养殖的方法,通过室内28 d的养殖实验,在4个养殖密度G1(100尾/ m3)、G2(200尾/m3)、G3(300尾/m3)、G4(400尾/m3)组中,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能量代谢和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G2组的增重率(WGR)、相对增长率(A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最高,与G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G3和G4组的体重差异系数(CVW)显著升高(P<0.05),其他生长指标和成活率(SR)均显著低于G1组(P<0.05);G4与G1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G3和G4组显著提高了血淋巴葡萄糖(Glc)、乳酸(LA)、丙酮酸(PA)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G2组4种指标含量与G1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氨基酸含量在不同养殖密度之间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在密度胁迫下,高密度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中国明对虾倾向性利用糖类脂类作为能源。另外,G3和G4组的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6-磷酸果糖激酶(6-PE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机体氧化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分解代谢增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P<0.05),表明三羧酸循环活性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密度胁迫抑制了组织的有氧代谢。研究表明,G3和G4组养殖密度显著影响了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增加了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利用,抑制了组织的有氧代谢。当中国明对虾为4.5 g时,其养殖密度100~200尾/m3为宜。  相似文献   
63.
廖艳琴  张春晓 《水产学报》2019,43(10):2084-2092
肌酸(creatine,Cr)又称为N-甲基胍乙酸或肌肉素,是一种含氮有机酸。已广泛应用于改善人类健康,尤其用于促进肌肉生长。本文综述了肌酸在动物体内的合成、转运和储存规律,以及肌酸在肌肉和肝脏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分析了饲料补充肌酸对动物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并从肌肉pH、系水力和肉色角度综述了肌酸对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肌酸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肌酸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研究和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魁蚶能量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对不同温度水平(20、23、26和29°C)的响应。结果显示,魁蚶的摄食率和排粪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显著影响魁蚶摄食率,而对排粪率的影响不显著。魁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显著受温度影响。通过建立能量收支方程,发现温度影响魁蚶的能量分配,20°C魁蚶呼吸能占13.71%、排泄能占1.89%、排粪能占22.94%、生长能占61.47%,但是超过20°C,摄食能显著减少,生长余力甚至出现负值。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对魁蚶的摄食能和生长余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魁蚶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实验开始后的0、4、8、12、24、48和72 h取样检测,在20~29°C,魁蚶体内的T-AO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29°C温度下的T-AOC均低于其他温度组。短期内的高温刺激能够促使SOD和CAT活性升高,但超过24 h其组织中的SOD和CAT活性降低,其中鳃和肝胰腺的SOD和CAT活性受温度影响显著,而外套膜受温度影响不显著。GST活性在4~12 h内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而在24 h后,尤其当温度升至29°C时,GST活性显著下降。本研究推测,高温对魁蚶的能量代谢及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这可能是夏季魁蚶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魁蚶的适宜温度狭窄,建议在魁蚶养殖生产中,水温应低于23°C,超过26°C会导致机体大量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65.
山茱萸新苷(cornuside, CNS)是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中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化合物,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为考察山茱萸新苷对力竭训练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力竭游泳建立了力竭训练大鼠模型,训练当天对大鼠分别灌胃3个剂量(10, 20和40 mg/kg)的山茱萸新苷,共给药4周。然后检测了大鼠的力竭时间、能量代谢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心肌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rf2和NF-κB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3种剂量的山茱萸新苷均提高了大鼠的力竭时间,升高了肝糖原、肌糖原和NEFA水平,降低了LA和BUN水平,降低了血清LDH、CK和cTnI水平,降低了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了心肌组织SOD和CAT水平,降低了MDA水平,升高了心肌组织细胞核Nrf2、HO-1和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了Keap1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山茱萸新苷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本研究表明山茱萸...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生长的牛宰后牛肉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与糖酵解指标,以探讨宰后肌肉生理机理,测定了玉树牦牛(海拔4 500 m)、甘南牦牛(海拔3 000 m)和西门塔尔杂交肉牛(海拔1 500 m)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AMPK活性、AMPK基因(PRKAA1、PRKAA2)mRNA表达量、糖酵解和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12~168 h时间内,AMPK活性从小到大依次为西门塔尔杂交牛、甘南牦牛、玉树牦牛;西门塔尔杂交牛PRKAA1基因的表达量比甘南牦牛和玉树牦牛略低;西门塔尔杂交牛PRKAA2基因表达量显著小于甘南牦牛和玉树牦牛(P0.05);72~168 h时间内,乳酸含量和游离葡萄糖含量从小到大依次为西门塔尔杂交牛、甘南牦牛、玉树牦牛,p H值、肌糖原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门塔尔杂交牛、甘南牦牛、玉树牦牛;成熟前期ATP、ADP、AMP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西门塔尔杂交牛、甘南牦牛、玉树牦牛。高海拔品种牛肉机体PRKAA1和PRKAA2基因表达量高时,AMPK被激活从而活性增加,ATP的浓度水平降低,AMP生成量增加,加速组织内的糖酵解,增加肌肉乳酸含量,降低p H值,进而影响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67.
1引言 应激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产生,但其研究史还不到百年。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E于1936年首先提出了应激的概念,并将应激定义为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机体对向它提出的任何要求所做出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68.
麦角硫因抑制双孢蘑菇褐变及其与能量代谢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控制和降低运输与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是目前双孢蘑菇保鲜的重点。研究麦角硫因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的抑制效果,进一步分析褐变与能量代谢关系,为控制褐变和延长其保质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生产指导。【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双孢蘑菇品种AS2796喷涂浓度为0.12 mmol·L-1的麦角硫因溶液,对照组采用超纯水处理,于4℃低温下贮藏17 d,贮藏时定期测定其褐变度、菌盖白度、丙二醛含量(MDA)和能量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的褐变度和MDA含量逐渐增加,菌盖白度不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MDA含量和褐变度的上升及菌盖白度的下降,保护了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抑制了双孢蘑菇菌盖表面及内部组织的褐变。贮藏过程中,双孢蘑菇的ATP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最低点(贮藏第17天)也高于0.6 mg·g-1。整个贮藏期间,双孢蘑菇的ADP和AMP含量逐渐上升,处理组的ATP和AM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DP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组。能荷值不断下降,但处理组双孢蘑菇的能荷值始终略高于对照组。表明麦角硫因处理延缓了双孢蘑菇采后ATP含量的下降,提高了ATP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较高的能荷水平。麦角硫因处理的双孢蘑菇SDH、H+-ATPase和Ca2+-ATPase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CO酶活性在贮藏前期(第5天)和贮藏末期(第17天)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所提升,从而维持了更好的线粒体功能,保证了ATP的高效合成。【结论】麦角硫因处理明显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且其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70.
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的影响。选用泌乳量、年龄、胎次、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泌乳牛64头,随机分成4组,即轻音乐A(速度60 bmp的钢琴轻音乐《梁祝》,音色圆润)组、轻音乐B(速度70 bmp、小提琴演奏的泌乳牛情绪调控曲,音色明亮)组、轻音乐C(速度60 bmp、钢琴演奏的奶牛泌乳性能调控曲,音色圆润)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3个轻音乐组分别于早、中、晚3次挤奶前各播放音乐2 h,对照组无音乐播放。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正试期每隔20 d测定泌乳量,并采集血样和乳样。结果表明:1)试验20、40 d及1~60 d,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摄入量均高于对照组。2)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泌乳量、4%标准乳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试验1~60 d,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血液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C组血液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40、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60 d,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试验期,轻音乐A组、轻音乐B组和轻音乐C组奶牛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3种轻音乐均有提高奶牛营养物质摄入量、刺激泌乳及改善奶牛能量代谢指标的作用趋势;70 bmp的轻音乐较60 bmp的轻音乐对奶牛泌乳更为有利;与音色明亮的轻音乐相比,奶牛对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敏感性更高,音色圆润的轻音乐更能提高奶牛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