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81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2篇 |
农学 | 308篇 |
基础科学 | 466篇 |
455篇 | |
综合类 | 2744篇 |
农作物 | 192篇 |
水产渔业 | 203篇 |
畜牧兽医 | 1477篇 |
园艺 | 494篇 |
植物保护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70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177篇 |
2014年 | 292篇 |
2013年 | 275篇 |
2012年 | 347篇 |
2011年 | 436篇 |
2010年 | 419篇 |
2009年 | 420篇 |
2008年 | 430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87篇 |
2004年 | 180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128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0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UV C照射对不同苗期番茄幼苗生长及其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期番茄幼苗对UV C照射的敏感程度不同,以3~4叶期照射效果最为明显,株高降低1515%,茎粗、干重、壮苗指数分别增加625%、1132%和3712%;POD、CAT、SOD、PAL、PPO活性分别增加1731%、4297%、2596%、3298%和1484%。室内条件下,在距离番茄幼苗顶端30 cm处,用紫外灯(UV C)对2~3叶期、3~4叶期、4~5叶期和5~6叶期番茄幼苗进行照射,每隔2 d处理1次,每次处理5 min。结果表明, UV C照射能使不同苗期的番茄幼苗株高降低,茎粗、干重和壮苗指数增加,保护酶活性升高,但不同苗期番茄幼苗对UV C照射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以3~4叶期照射效果最为明显,株高降低1515%,茎粗、干重、壮苗指数分别增加625%、1132%和3712%;POD、CAT、SOD、PAL、PPO活性分别增加1731%、4297%、2596%、3298%和1484%。 相似文献
142.
143.
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及C、N 吸收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未来气候变化下绿豆养分平衡的变化。利用FACE (Free Air CO2 Enrichment)系统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CO2 浓度升高对绿豆生物量及C、N 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 浓度升高使绿豆叶、茎、荚、根、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及根冠比增加。各发育期地上部分含N 量下降10.39%~21.06%, 含C 量增加0.41%~1.13%, C/N 增加12.23%~26.68%; 籽粒中N、C 含量及C/N 无显著变化。植株地上部分吸N 量和吸C 量分别增加1.99%~50.87%和14.43%~92.69%。未来大气CO2 浓度升高条件下, 绿豆将通过生物量的增加固定更多的C, 并增加对N 素的吸收, 未来的绿豆生产应考虑增加土壤的施肥水平以保证其养分供应。 相似文献
144.
在芍药"大富贵"品种蕾期,以一定浓度(100mg/L)的维生素C(VC)和不同浓度(60、120、200mg/L)的甘氨酸甜菜碱(GB)混合液对其进行整株喷雾处理,测定了整个花期花瓣中一些与衰老相关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VC与不同浓度的GB混合液处理均提高了花瓣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花瓣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REC),其中以VC 100mg/L+GB 120mg/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5.
中华鲟幼鲟维生素C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确定中华鲟幼鲟对维生素C(VC)的营养需要量。配制含VC分别为0.5、59.8、119.5、239.1、478.1和956.2 mg/kg饲料的6组日粮(分别编号为C0.5、C59.8、C119.5、C239.1、C478.1和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鲟8周后,以生长速度、组织VC含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V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组鲟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低于C119.5组,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VC含量达最高水平;C239.1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C239.1组SOD活性最低。根据平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做折线法分析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VC含量为108.5 mg/kg;肝脏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309.4 mg/kg;肌肉中VC含量达最大时饲料VC添加量为273.3 mg/kg。 相似文献
146.
青鱼鱼种饲料中不同剂型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青鱼鱼种饲料中不同剂型维生素C的适宜添加量 ,采用 6 0 0尾平均体重为 2 5 g的青鱼鱼种 ,在精制饲料 (对照组 )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包膜VC(VC添加量分别为 10 0mg/kg ,2 0 0mg/kg ,40 0mg/kg ,6 0 0mg/kg ,80 0mg/kg)和VC - 2 -多聚磷酸酯 (VC添加量分别为 10 0mg/kg ,2 0 0mg/kg ,40 0mg/kg ,6 0 0mg/kg) ,饲养青鱼鱼种 5周。结果发现 ,当饲料中缺乏VC时 ,青鱼鱼种表现出生长缓慢 ,脊柱弯曲 ,体表出血等症状 ,随饲料中VC添加量的增加 ,青鱼鱼种的增重率和肝脏VC含量也增加 ,当饲料中VC添加量分别达到 2 0 0mg/kg(VC - 2 -多聚磷酸酯 )和40 0mg/kg(包膜VC)以上时 ,青鱼鱼种的增重率和肝脏VC含量基本达到稳定。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为 2 0 0mg/kg(VC - 2 -多聚磷酸酯 )或 40 0mg/kg(包膜VC)。 相似文献
147.
辣椒在我国每年的栽培面积达2000万亩(1亩=1/15公斤),由于其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红色素等,营养价值高,适于鲜食,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但生产上供应大多为高辣度的辣椒品种,微辣型辣椒正逐步成为城乡居民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生产上迫切需要品质优良、抗性强、微辣型的辣椒新品种。浙椒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微辣、抗病、高产的辣椒新品种。一、特征特性⒈生物学特性浙椒1号属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强健,株高64厘米,开展度60~65厘米,分枝性强,连续结果性强,果实为短羊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红色;纵径12~14厘米,横径… 相似文献
148.
[目的]优选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PCR-DGGE反应体系。[方法]以种植1年的人参土壤为材料,利用PCR-DGGE技术,对反应体系中的几种重要参数不同梯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包括模板、dNTPs、引物及Mg2+的用量。[结果]最适宜的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浓度为0.8μg/μl,dNTPs浓度为0.2 mmol/L,引物浓度为0.4μmol/L,Mg2+浓度为1.5 m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为进一步研究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