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肾炎是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的炎症病总称,是役用牛及奶牛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母牛产后发病。临床上以泌尿机能障碍、肾区疼痛、水肿、尿量减少及血尿为特征。本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过度使役,误食刺激性及有毒物质也会诱发本病。1病因本病一般原发性较少,多继发于传染病、中毒病等;或由于摄取有毒草料、霉败饲料、有毒或刺激性物质如松节油、强碱、强酸等引起本病发生。此外,内源性毒物,如胃肠炎、大面积烧伤时等,毒性分解产物经肾排泄也会引起本病。腰部损伤、过劳,特别是感冒受凉,也常为肾炎的诱因。母牛多因  相似文献   
52.
肾炎是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病理变化的统称。临床上以肾区敏感、疼痛、水肿、血尿和蛋白尿为特征。本病犬猫均可发生,可分为慢性肾炎和急性肾炎两类,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9例,治愈17例,效果显著,现介绍于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引起,据资料报道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株为:Mass、T、Hotle、Gray株,以及大量的变异毒株。临床上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引起间质性肾炎。本病可经呼吸传播,在集约化鸡群1-2天内很快波及全群。常因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造成大批死亡。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垂直传播和接触传播。疫苗污染和种鸡群带病毒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1发病情况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某户养殖蛋鸡8000只,分两批饲养,第一次90…  相似文献   
54.
不同微囊冷冻保存HK-2细胞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同类型微囊冻存细胞的效果,为微囊冻存选择合适的冷冻保护剂。应用高压脉冲静电液滴发生器制作液化的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和海藻酸钠-钙胶珠包被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二甲基亚砜和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冷冻未包被的HK-2细胞、APA微囊包被的HK-2细胞、胶珠包被的HK-2细胞;解冻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Hochest33258荧光染料测定DNA含量。结果表明,解冻后液化微囊内HK-2细胞的细胞活性、蛋白质含量、DNA含量均显著高于胶珠内细胞(P〈0.05),但与未包被组差异不显著(P〉0.05)。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细胞活性及细胞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甘油组(P〈O.05),但两者在DNA含量上无差异(P〉0.05)。液化微囊与DM~SO合用时,细胞活性及细胞蛋白质含量、DNA含量均高于液化微囊与甘油合用时(P〈0.05)。液化微囊解冻后稳定性优于胶珠。液化微囊冷冻保存效果优于胶珠,DMSO适于微囊冷冻。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RTECs),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 Ⅰ,AAⅠ)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AAⅠ与RTECs反应后,从细胞形态学、DNA Ladder、流式细胞仪3个方面检测AAⅠ诱导RTECs的凋亡情况。AAⅠ作用后,随着浓度的增高,上皮细胞失去上皮细胞表型,在20~80 μg/mL作用24 h后,细胞都出现晚期凋亡的特征;在20 μg/mL AAⅠ的作用下早期凋亡的比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AAⅠ可诱导小鼠原代RTECs产生凋亡,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剧。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IL-12和TNF-α表达的关系,试验采用不同浓度LPS以不同时间体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和肺泡巨噬细胞(AM),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上清液中IL-1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表明:用2μg/mLLPS刺激TEC,其分泌IL-12的量于24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着LPS浓度的增加,TEC分泌IL-12的量逐渐增大,当LPS浓度增加到20μg/mL时IL-12的分泌量达到峰值。用10μg/mLLPS刺激AM,AM分泌TNF-α的量于2小时达到峰值(P0.01),随后逐渐下降;随着LPS浓度的变化,TNF-α分泌水平有明显不同。说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IL-12和TNF-α的分泌量与LPS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但随着LPS刺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IL-12和TNF-α的分泌量逐渐减少;不同浓度的LPS与细胞因子的产生效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7.
旨在通过比较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对小白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以及酶消化作用时间(10、20、30min)、鼠龄(成年鼠、乳鼠)对细胞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经细胞鉴定,建立一种小白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选用两组昆明小鼠(成年鼠和10~14日龄幼鼠),用0.1%胶原蛋白酶、0.25%的胰蛋白酶分别消化成悬液,酶的作用时间分别为10、20、30min,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质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结果表明,成年小鼠肾脏分离效果比幼鼠好;两种酶消化10min得到的细胞产量最多;胶原酶消化法比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贴壁早,且贴壁数量多;细胞鉴定结果为阳性。结论:对成年昆明小鼠肾脏,用胶原酶消化法,消化10min,肾小管上皮细胞产量和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 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闭眼、缩头、垂翅和高度虚脱,剖检胸肌、腿肌出血,花斑肾,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此病在全国广泛发生,而且还表现出临床症状复杂化等新特点,给IB 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报道如下:1流行新特点1.1发病日龄不限,病程延长。最近几年,5日龄幼雏发生也比较多见,90日龄青年鸡也常见;3周龄前的幼雏发病时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并且同一批鸡发病2~3次。与传统报道的IB D主要发生于3~5周龄最易感染期限有提…  相似文献   
59.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和人类。自20世纪90年代初,布鲁菌病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回升势头。该病的病原是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布鲁菌(Brucel-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铅、镉单独或联合慢性暴露引起SD大鼠的氧化损伤和肾脏组织结构变化,以及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的保护作用,用不同剂量的铅、镉连续灌服大鼠4周后,测定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主要终产物MDA含量,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铅、镉单独染毒肾脏和血浆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铅、镉联合染毒血浆和肾脏SOD、GSH-Px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NAC组与铅、镉联合染毒组相比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组织切片观察显示,铅、镉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导致肾小管管腔内蛋白渗出,管腔变窄甚至闭合,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浑浊等病变。由此可见,机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是铅、镉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可能也是铅、镉引起肾脏组织病变的原因之一。NAC能有效缓解铅、镉引起的氧化损伤,但对肾脏组织病变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