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试验旨在通过丁酸梭菌(CB)、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和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共培养细胞模型,探讨CB对ETEC产黏附基因、产肠毒素基因以及ETEC刺激IPEC-J2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设5组,分别为对照组、ETEC组、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ETEC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的ETEC,ETEC+CB 106组、ETEC+CB 107组、ETEC+CB 108组在IPEC-J2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8CFU/mL ETEC的同时分别加入1×106、1×107和1×108CFU/mL CB,对照组IPEC-J2细胞培养液中不添加ETEC和CB,37℃培养2 h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及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IL-8与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B可有效抑制ETEC诱导的IPEC-J2细胞损伤脱落。与ETEC组对比,不同浓度CB干预后显著抑制了ETEC产黏附基因FaeG与肠毒素基因estA、estB的表达(P0.05),且CB浓度为1×108CFU/mL时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ETEC组IPEC-J2细胞中促炎性因子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抗炎性因子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添加不同浓度CB干预后,IPEC-J2细胞中IL-1β、IL-2、IL-6和IL-8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较ETEC组显著降低(P0.05),IL-10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较ETEC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B浓度为1×108CFU/mL时对IL-1β、IL-6和IL-8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1×107CFU/mL时对IL-2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强。以上结果表明,CB可降低ETEC黏附基因和产肠毒素基因表达,抑制ETEC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降低ETEC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O78经家兔肠袢结扎试验(RILT)证实,该菌株产生热敏性肠毒素(LT)。用PCR技术从该菌株中扩增出1.2kb的LT基因,然后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到pGEM-T载体中,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用Amp/IPTG/X-gal琼脂平板蓝白菌落筛选得到阳性重组菌株,提取质粒用SphI和SalI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构建的克隆质粒pXCLT1含有LT基因。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C.jejuni产生CE的最佳培养基及多粘菌素B、Fe  相似文献   
114.
变形杆菌是一种人和动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败有机物及人或动物的肠道内。根据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普通、奇异、潘尼和产粘液变形杆菌四类。变形杆菌在食物中能产生肠毒素,并且可以使蛋白质中的组氨酸脱羧而形成组胺,从而引起胃肠炎或过敏性反应。大量变形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也是构成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变形杆菌一般不致病。夏、秋季节温度高,变形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大量繁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2~30h出现上腹部刀绞样痛和急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发热。  相似文献   
115.
重组葡萄球菌肠毒素SEQ的生物活性及其结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亲和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blot、MTT比色法及同源模建的方法,分析了新型葡萄球菌肠毒素SEQ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预测了发挥超抗原活性的功能位点.结果表明,表达纯化的可溶性重组GST-SEQ、His-SEQ蛋白表达量分别占菌体蛋白的20%和25%,且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以及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化增殖的能力,SEQ成熟肽中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蜷曲分别约32,68,116 aa;SEQ毒素潜在的与MHCⅡVβ链结合的关键位点为H169、H207、D209,而与TCR的结合域位于α3-β8环区域.2种重组SEQ肠毒素均具有超抗原活性,这与其存在于细胞MHCⅡ Vβ链及TCR作用的结合域有关.  相似文献   
116.
根据蜡质芽孢杆菌(Bc)肠毒素基因序列,设计特异PCR引物,对本实验室保存的 16个苏云金芽孢杆菌 (Bt)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15个菌株含有肠毒素基因片段.克隆了Bt8010肠毒素entS基因的编码框 (ORF)序列, 将该序列测序,用在线的BLAST软件与DNASIS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已知的Bc和炭疽芽孢杆菌肠毒素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但该基因有 12个核苷酸缺失,不能表达完整多肽.  相似文献   
117.
118.
1大肠杆菌现在认为大肠杆菌感染动物机体的模型途径包括定点吸附在微绒毛上、微绒毛清除贴近细胞膜、细菌进入上皮细胞影响。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多数大肠杆菌需要依靠特异性菌毛在黏膜上附着吸附及定居,损伤肠道上皮细胞;另一方面是大肠杆菌常常产生1种或多种肠毒素。如不耐热性肠毒素LTI与LTII、耐热性肠毒索STI与STII。EAggEC引起猪腹泻的作用机制为EaggEC通过菌毛定居于肠绒毛顶端,引起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19.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对耐热怀肠毒素I(ST1)-β-半乳糖苷酶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coli DH5α(pXST1)经乳鼠灌胃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采用超声波粉碎法裂解菌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备抗原,免疫接种BALB/c鼠,获得抗融全蛋白抗体,乳鼠灌胃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中和天然ST1肠毒素活性,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以该菌株免疫的雌性BALB/c鼠产下的乳鼠吮吸初乳后,能够抵抗1个鼠活性  相似文献   
120.
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4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毒素大肠杆菌F4(ETECF4)是引起1~2周龄仔猪黄、白痢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肠杆菌,ETECF4能否致病,决定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有无ETECF4受体,该受体由基因控制。本综述了ETEC F4受体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