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19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80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盐酸环丙沙星在雏鸡体内蓄积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盐酸环丙沙星在雏鸡体内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LD50为2862.86mg/kg体重;蓄积系数K≥5.3,此时无一只雏鸡死亡,为轻度蓄积或基本无蓄积;雏鸡对本品产生明显耐受性,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2.
以紫花地丁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紫花地丁在不同温度(16、10、4℃)处理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了紫花地丁对早春低温环境的耐受性,为紫花地丁在城市早春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16、10、4℃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紫花地丁组培苗丙二醛(MDA)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表明在低温下膜系统受到了一定的伤害,但组培苗通过提高自身抗氧化能力,减轻了低温环境对自身的伤害。不同温度处理均影响组培苗叶绿素含量,4℃处理下影响更为明显,但紫花地丁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叶绿素含量。上述温度处理下,Fo较未处理时均无明显变化,Fv/Fm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Fv/Fm出现了波动和回升,表明低温对PSⅡ反应中心产生了的一定损害,但这种损害可能是可逆的;qP值较未处理时皆有所下降,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qP值出现起伏波动和回升现象,而qN值较未处理时均有所升高,表明了紫花地丁在低温环境下可通过增强接收电子的能力和增加光合系统的热耗散来减轻低温环境对自身的伤害。上述生理指标变化表明紫花地丁对低温(4~16℃)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研究杂交鲟对饲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剂量。在基础饲料黄曲霉毒素B1含量<10.00μg/kg条件下,分别添加0(对照)、0.5%、1.0%、2.5%和5.0%蒙脱石(国产饲料级改性蒙脱石,纯度≥99%),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45.10±0.12)g的杂交鲟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每组杂交鲟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70 d,通过检测试验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肠道和肝脏组织学变化,确定杂交鲟对饲料中蒙脱石的耐受剂量。结果表明:添加0.5%和2.5%蒙脱石显著降低了杂交鲟的终末体重和特定生长率(P<0.05),添加5.0%蒙脱石显著提高了杂交鲟的肝体比(P<0.05),添加1.0%蒙脱石对杂交鲟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不断升高,除0.5%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AST与谷丙转氨酶(ALT)比值持续走高,从1.09上升到2.00。全血呼吸爆发(RB)水平以1.0%组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0%和5.0%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5%组(P<0.05),略高于0.5%组(P>0.05)。肠道和肝脏组织切片显示,蒙脱石添加水平≥2.5%时会对杂交鲟肠道和肝脏组织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杂交鲟饲料中本受试蒙脱石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添加水平应大于0.5%且小于2.5%,即杂交鲟对本受试蒙脱石的耐受剂量介于0.5%与2.5%之间。  相似文献   
104.
105.
为评价速肿消注射液的安全性 ,进行了改良 Karber氏的 LD50 检测、递增剂量的集蓄性检测、骨髓微核检测和精子畸形检测 ,使用小鼠做为实验动物。结果显示此药剂的 LD50 为994.72 mg/ kg,集蓄系数在 5.3以上 ,未出现药物耐受性现象 ;在各自的投药动物及其对照动物之间 ,骨髓微核检测的 PCE微核系数和 PCE/NCE,以及精子畸形检测结果都未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6.
饲用地衣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饲料应用学的角度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各项特性进行测试,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形态和生化培养性质观察,不同梯度的温度、酸度、胆盐和人工胃液处理对地衣芽孢杆菌存活率的影响,及常用药物添加剂和微量元素对地衣芽孢杆菌的影响,及地衣芽孢杆菌对几种致病菌和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各种试验处理呈现出特征性表现,这说明,地衣芽孢杆菌具备良好的饲料学特性,是优良的益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07.
豆豉纤溶酶对枯草杆菌WB8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崔堂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295-13297
[目的]研究豆豉纤维酶(DFE)在枯草杆菌WB800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能够合成DFE的重组菌株WB800/pBE3.DFE为试验菌株,研究其产孢率和在各外界胁迫下的耐受性。[结果]菌株WB800/pBE3和WB800/pBE3.DFE在产孢培养基中发酵24 h后,菌株WB800/pBE3.DFE的产孢率仅比对照菌株高9.6%;继续发酵至48 h,菌株WB800/pBE3.DFE的产孢率提高到了83.3%,而对照菌株的产孢率只有57.0%。表明DFE可以提高枯草杆菌的产孢率。在酸性、NaCl、高温、H2O2胁迫下,菌株WB800/pBE3.DFE的耐受性要高于对照菌株。可见,DFE很可能通过调节产孢机制来提高枯草杆菌的耐受性。[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DFE在枯草杆菌中的生理功能,为DFE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乳酸菌GF103的菌种属性,并通过体外法评价其作为益生菌的益生效果,筛选出具有益生作用的乳酸菌。试验从北京市大兴种猪场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抑制病原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乳酸菌,编号为GF103,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经体外益生效果评价得知,乳酸菌GF103在pH=3的条件下活菌数较高,能够耐受0.3%胆盐。乳酸菌GF103在人工模拟胃液中培养0.5 h活菌数不受影响(P>0.05),培养3 h活菌数降低1 log值(P<0.01);在人工模拟肠液中培养3 h活菌数不变(P>0.05)。结果表明,乳酸菌GF103具备益生菌特性,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微生物添加剂在动物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吡丙醚是一种苯醚类农药,在防治果蔬害虫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在喷洒时常会发生漂移现象污染桑叶,进而对养蚕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给两广二号小蚕(1~3龄)添食含不同浓度吡丙醚的桑叶,调查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茧层率及丝质成绩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小蚕对不同浓度吡丙醚耐受性差异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吡丙醚添食浓度为0.005 mg/kg时,小蚕蚕期延长1.67 d,吡丙醚添食浓度为0.010 mg/kg和0.015 mg/kg时,小蚕蚕期延长2 d,表明添食吡丙醚浓度和小蚕蚕期延长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添食浓度越大,熟蚕时间推迟越长;处理组的病蚕率、上蔟率、结茧率、死笼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吡丙醚浓度为0.005 mg/kg和0.010 mg/kg时表现为显著差异,浓度为0.015 mg/kg时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处理组中蚕的解舒光折、丝量和纤度三个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丝质成绩中其他指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农药使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探究SARA(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耐受性不同奶牛的瘤胃上皮形态及其功能差异。选取1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饲喂精粗比为4∶6的日粮,并根据瘤胃pH值的高低,分为SARA易感组(SUS,n=4)和SARA耐受组(TOL,n=4)。瘤胃上皮形态及功能分析结果显示,与TOL组比较,SUS组奶牛瘤胃上皮的棘突层和基底层厚度明显增厚(P<0.05),SUS组奶牛瘤胃上皮组织中参与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的PAT1、MCT4和DRA基因表达量较TOL组显著下调(P<0.05),而H+转运载体NHE1、NHE2、NHE3和调节胞内pH的vH+ATPase和Na+/K+ATPase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对参与调控瘤胃VFA代谢的基因定量结果表明,SUS组PDHA1和SREBP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TOL组(P<0.05),而HMGCL-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SUS组CDK2、CDK6和Cyclin D1、Bad及Caspase-9等参与瘤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TOL组(P<0.05)。结果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