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67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66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羊痘发生不分季节性,以春秋两季多发.典型症状于皮肤、黏膜等处可见特异性丘疹和疱疹,尤其无毛部位,症状最明显.现就临床施治措施做要点性阐述,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张瑞 《新疆畜牧业》2012,(Z1):31-32
本文主要介绍绵羊痘的发病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治疗中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3.
将山羊痘GT4-STV42-56种毒在犊牛睾丸细胞上繁殖,收获毒液,用0.1%甲醛溶液灭活,加适量206佐剂,制成山羊痘油佐剂灭活疫苗.将疫苗以不同剂量皮下免疫接种不同种群的山羊.免疫后21 d,用AV40株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剂量达0.5 mL时,疫苗对内蒙绒山羊的保护率为100%,对广西黑山羊的保护率为80%.实验表明,山羊痘灭活疫苗对山羊的免疫效果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44.
我市个体养羊户王某饲养的130只绵羊,于2004年8月下旬,先有10多只开始发病,而后羊只陆续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棕色痂块及糜烂、溃疡等主要病变。先后发病68只,发病率为52.3%:死亡12只,死亡率为17.6%。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确诊为绵羊羊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参照羊痘病毒(CaPV)P32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套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细胞培养物、皮肤丘疹、痂皮等组织病料中的GPV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用300nmol/L引物浓度和200nmol/L探针浓度,获得的CT值较小,而△Rn最大;可检测到相当于0.1TCID50的病毒DNA;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95以上;组内和组间试验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3.4%;与常规的PC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定量,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表明,荧光TaqMan PCR是一种检测CaPV的良好方法,可对组织病料中低含量的CaPV或持续带毒宿主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46.
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在早春流行.最初是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全群.致病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饲料、垫草、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都可成为传播媒介.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给山羊养殖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要抓住时机做好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7.
山羊痘病毒贵州分离株P3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痘(goat pox)是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山羊痘病毒(goat poxvirus,GP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山羊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本试验应用PCR技术,从山羊痘病毒DNA中扩增P32基因,通过pMD18-T克隆载体转化到DH5α工程菌中,并进行重组质粒的鉴定,旨在探索山羊痘病毒贵州株与国  相似文献   
48.
山羊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2003年广西部分地区山羊群发生的疑似山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的研究。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初生羔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病毒能与山羊痘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在感染的细胞浆内发出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病毒悬液接种乳鼠、小鼠、豚鼠、兔子都未发病,而接种3月龄山羊则出现典型的山羊痘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9~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见出现痘斑,连传3代,均无异常变化。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可以看到在细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的包涵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150nm~300nm大小,卵圆形、砖形,有囊膜的病毒颗粒。利用一对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引物进行了PCR扩增,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5株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与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8%和99.4%。与国外其它毒株的同源性为99.6%和98、8%~99.4%。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山羊痘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与资料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P32基因与疫苗毒和国外毒株之间同源性非常高。将该毒株命名为山羊痘病毒LiuJiang/2003株。  相似文献   
49.
快速鉴别诊断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二联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照GenBmk已发表的山羊痘病毒(GPV)和羊口疮病毒(ORF)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建立了一种可以快速鉴别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二重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对山羊痘病毒和羊口疮病毒可以分别扩增出413 bp和595 bp的特异性片段,经敏感性测定,最低能检测到4 pg的DNA。对广西的送检的山羊病料20份进行检测,其中7份可扩增出413 bp的山羊痘特异片段、1份可扩增出595 bp的羊口疮特异片段。该方法能在4 h内完成整个检测过程,不仅快速,而且特异强、敏感性高,很适合于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0.
陈荣真 《当代畜牧》2013,(14):32+39
2008年12月22日,本地某养殖场一黑山羊养殖户到我站反映了其羊场最近的疫情,根据病羊的临床症状和实验诊断结果,被诊断该场羊群感染了山羊痘病毒。本文简单阐述了山羊痘病毒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的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