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化学分析、X射线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椰子树叶鞘纤维在制备绿色复合材料的用作纤维增强体适应性。用电镜扫描的方法研究了经碱处理和未处理的纤维形态。FTIR光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经碱处理的纤维中半纤维素含量降低;X射线衍射证实碱处理的纤维结晶度增加。碱处理的纤维热稳定性略有增加,且抗拉性能也有所增加。综合机械和其他物理性能,这种椰子树叶鞘纤维增强体适用于制作绿色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2.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60Coγ辐射处理对木薯淀粉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不会改变木薯淀粉的晶体类型,但对淀粉晶相有一定的影响。处理对淀粉晶相结晶度有极显著的影响,木薯原淀粉和分别经过50,100,200,400kGY辐照处理后淀粉的结晶度依次为38.5%,37.9%,34.4%,29.3%,25.1%。  相似文献   
123.
黄土-古土壤序列是记录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信息载体之一。以黄土高原南缘陕西省淳化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法对黄土-古土壤剖面黏土矿物进行定性与半定量分析,调查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及伊利石/绿泥石比值(I/C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不同土层黏土矿物特征所对应的气候变化规律,揭示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淳化剖面黏土矿物的相对含量、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在反演古气候方面具有较好的指示性。(2)淳化剖面不同土层的黏土矿物类型基本相同,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在WL-3~S5阶段,即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中期,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蛭石,其中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早期(WL-3~L11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相对偏低,气候以温凉为主,而中更新世中期(S10~S5阶段),伊利石相对含量上升,但蒙脱石、绿泥石含量均降低,气候相对温湿;在中更新世晚期(L5~S1阶段),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改变为伊利石-绿泥石-蛭石-高岭石-蒙脱石,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气候较为干冷。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表明淳化地区从早更新世早期到中更新世晚期气候环境总体干冷化,并经历了温凉-温湿-干冷的变化过程。(3)I/C值以及伊利石结晶度IC值从剖面底部到顶部均经历了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过程,它们与黏土矿物的含量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一致。本研究有助于探索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在更新世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为全面了解更新世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从开发利用香根草作为人造板工业原料的角度,研究其生物构造、纤维形态、相对结晶度、化学组成、pH与缓冲容量等基本特性。结果表明:香根草横切面主要有表皮组织、基本薄壁组织和维管组织,整个横切面分布有大量维管柬和薄壁细胞,形成具有较疏松的实心结构;其纤维属于中等偏短纤维,纤维细胞的平均壁腔比为0.38,属很好的纤维原料;叶外表面硅元素相对含量最高,为11.96%,秆上部相对结晶度最小,为52.96%,皮部相对结晶度最大为79.31%,秆木素含量为21.24%,聚戊糖为20.93%,综纤维素为71.68%,整秆显弱酸性。  相似文献   
125.
高温热处理落叶松木材尺寸稳定性及结晶度分析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以热处理介质为空气和N2下落叶松木材(热处理温度180~240 ℃,热处理时问4 h)的抗胀缩率(ASE)、结晶度及红外光谱进行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热处理时间下,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在180~220℃范围内,无论热处理介质是空气或N2时,落叶松木材的ASE值均达60%以上,介质为N2的木材的ASE值低于空气的;红外吸收光谱表明,3 380 cm-1附近-OH基团的伸缩振动强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且变化显著,1 730 cm-1附近羰基随温度的升高吸收强度降低,相同条件下N2保护下羟基和羰基吸收峰强度高于空气的;落叶松木材在热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经过不同超高温度的处理后,木材结晶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结晶度可达65%以上,同等条件下,N2氛围下木材的结晶度高于空气的.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对Ni_(85-x)Si_(15)B_x(x=13,17,21)系非晶合金条带的晶化(经过处理后的)结晶度的测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晶度的测定系采用电子计算机分峰方法将x射线衍射曲线中的非晶峰与结晶分离开来,其中非晶峰以三次多项式表示,结晶峰以高斯-柯西复函数表示,由这些表达式组成联立方程组,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并计算出它们的相对强度值,得到其结晶庆与退火温度呈抛物线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27.
棉花纤维强度的形成机理与改良途径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本文对棉花纤维强度(力)的形成机理与改良途径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种间、品种间成熟纤维的强度差异主要取决于:(1)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素沉积与超分子结构变化的配合性;(2)纤维加厚发育初期,晶区取向分布角ψ和螺旋角φ的初始差异而导致的成熟纤维晶区取向参数差异,并有T#-0=T#-KCOSψ的理论关系;(3)纤维加厚发育初期,取向分散角α的初始差异与变化规律。二倍体栽培棉种螺旋角φ特别小,对提高陆地棉与海岛棉纤维强度有重要作用。纤维强度的遗传改良主要应依赖晶区取向参数,特别是螺旋角的优化。通过外界因素调控,可影响纤维素沉积与超分子结构变化的配合性,提高陆地棉纤维强度。  相似文献   
128.
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从壁厚、腔径、壁腔比、结晶度和细胞壁层次等方面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之中纤维细胞壁的积累主要集中在3-6月份;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细胞壁将逐渐加厚,在前3年其加厚趋势明显,以后细胞壁的厚度逐渐趋于稳定;纤维细胞壁多层结构的形成具有类似于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而结晶度的变化反映了纤维细胞次生壁形成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29.
为探明水分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樟子松为对象,利用热水、1%氢氧化钠以及苯-乙醇溶液在80 ℃、6 h、固液比1:20的工艺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抽提处理,抽提后的木材样品加工成金字塔形,然后对试样进行吸湿处理并且调控试样含水率,借助纳米压痕测试研究含水率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建立机理模型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木材的纵向弹性模量与硬度,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析发现,水分子进入细胞壁后与游离羟基形成氢键,随着含水率增加,会被部分原有的氢键破坏,并与之前进入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在内部形成水分子簇,增大了细胞壁分子链之间的距离,使空隙增多,进而降低木材的弹性模量,且水分会使木材细胞壁主成分逐渐软化,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0.
以黄杨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水热处理工艺(温度分别为140、160、180℃,水热处理时间为4 h)对黄杨木进行改性,用色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与X射线衍射仪分别对黄杨木材色及内部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与表征,分析不同温度对黄杨木材色和化学成分的影响,阐明了水热处理在黄杨木改性方面的优势。分析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增加,黄杨木表面颜色逐渐加深,180℃水热处理能增加黄杨木材色的均匀性;当温度为160℃时,位于1 732 cm-1处的乙酰基和1 370 cm-1处的甲烷基团消失,黄杨木中半纤维素最先发生降解;但当温度达到180℃时,在1 057 cm-1处生成新的表征紫丁香基的特征峰;纤维结晶度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室温、140、160、180℃处理条件下的结晶度分别为45.59%、61.75%、62.80%、3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