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8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作者在研究血吸虫的过程中,发现湖北钉螺是一种侧殖吸虫的中间宿主,并且该吸虫在螺体内有“早熟现象”。  相似文献   
82.
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母猪繁殖障碍、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以及生长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猪是PRV的自然宿主,也是PRV的贮存宿主。PRV感染动物种类多,如牛、绵羊、山羊、犬、猫、狐狸和鼠一旦感染会导致神经性疾病和死亡。世界各国对此病的防治多采用疫苗接种和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猪等措施,  相似文献   
83.
程奎 《畜牧兽医杂志》2014,33(6):142-143
马类家畜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马类血液红细胞内而引起的马类家畜焦虫病,常常只感染马、驴、骡等,是以临床表现发热、贫血、黄疸、溢血和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为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通过中间宿主蜱而传播,不能接触感染.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相似文献   
84.
费强 《山东家禽》2014,(10):60-61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肠道内,引起鸡的粪便稀薄、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浅、蛋重轻、畸形蛋增多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11月份多发,绦虫病生活史较复杂,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主要是蚂蚁、甲壳虫、苍蝇及一些软体动物为传播宿主。一旦感染本病,蛋鸡生产性能会受到损害,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5.
正现在市场上盛行一种禽流感的"饥饿疗法",且受到一些蛋鸡养殖场和基层兽医人员的推崇。在此笔者也想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各位讨论。大家都知道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蛋白裂解为HA1和HA2两个部分是病毒具备感染性和侵入细胞复制的首要条件。流感病毒依靠其HA1吸附到宿主细胞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上,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  相似文献   
86.
李连祥 《水产学报》1980,4(2):179-196
团头鲂血居吸虫病是1965年和1973年先后在湖北省浠水县鱼池发现。1.0—1.5寸大的鱼种往往因患此病而死亡。其病原体是文献中未报导过的两种血居吸虫,并一种命名为鲂血居吸虫新种Sanguinicola megalogramae sp.nov.另一种暂列为血居吸虫未定种Sanguincolasp。 较详细地观察和记述了鲂血居吸虫成虫的形态、生态,以及卵、毛蚴、尾蚴等的形态和发育情况。查清了鲂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一种扁卷螺——白旋螺 Gyraulus albus Muller,还进行了尾蚴对鱼苗的感染试验。 解剖材料表明:鲂血居吸虫在排卵季节(当年7—9月;翌年4-5月),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心脏的动脉球内,其卵可随血液流至身体各部,但主要是到达鳃和肾。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了解到由于大量虫卵充塞鳃小片造成机械损伤,阻碍鱼的气体交换,致使鱼苗或夏花鱼种窒息致死。每当鱼池中有大量尾蚴,在同一时间内有6—8个尾蚴侵入,鱼苗就出现畸形或死亡。 经过防治试验,提出消除中间宿主——白旋螺和杀灭鱼池中的尾蚴等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7.
正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尤以猪为多见。不同年龄、性别猪均可发病。成年猪通常为隐性感染,带虫猪成为传染源。怀孕母猪感染后可引起发热、流产、早产和死胎,也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哺乳仔猪发病。幼年猪、培育猪最易感染,多呈爆发性发病,引起大批死亡。(一)病原弓形体病的病原弓形体是一种原虫。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阐明高寒生态区域下野生宿主植物与AM真菌的共生关系。[方法]以西藏中部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果]在主要建群种植物根围土壤中共分离到4属21种AM真菌,AM真菌平均孢子密度为2.74个/g,种的丰度、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分别为2.10种/土样、2.68、0.88。[结论]西藏高原AM真菌各属分布极不平衡,摩西球囊霉为优势种;近明球囊霉为最常见种。莎草科、藜科等以前被认为不能与AM真菌形成菌根的植物其根系在研究中均能被AM真菌侵染。根区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而豆科植物侵染率及其丛枝丰度最高。12种寄主植物中,苔草根区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均为最高,猪毛菜最低。  相似文献   
89.
以感染内生真菌的新疆和田一牧场小花棘豆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内生真菌感染(E+)和未感染(E-)的小花棘豆植株,并对其进行氯化钠盐胁迫试验。在室内盆栽的条件下,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小花棘豆在相同环境下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条件下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指标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内生真菌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但感染内生真菌植株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未感染植株;内生真菌感染的小花棘豆叶内脯氨酸含量在100、200 mmol/L,高于未感染植株;感染植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低于非感染处理;但丙二醛的含量一直是感染植株低于未感染植株,且随盐分胁迫浓度增加,感染植株丙二醛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总体来看,内生真菌感染提高了宿主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0.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的科学家们针对鸡感染新城疫病毒(NDV)强毒时的发病机理和转录因子表达等进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微阵列检测发现,在感染早期脾脏会出现强烈的转录性宿主反应,伴随着与抗病毒和前炎性反应相关的基因群的诱导反应。在感染后48h出现的多个基因诱导反应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