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2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0篇 |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12篇 | |
综合类 | 203篇 |
农作物 | 3篇 |
水产渔业 | 68篇 |
畜牧兽医 | 827篇 |
园艺 | 8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犬、猫常见绦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于犬、猫的绦虫主要为假叶目和圆叶目的各种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虫卵随犬、猫的粪便排出污染环境,造成中间宿主——其他家畜及人的感染,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现将寄生于犬、猫的几种常见绦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2.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33.
34.
黑龙江省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龙江省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杨锡林,张宏伟,韩晓辉,杨光露(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自1979年以来,在省畜牧局支持下,省兽医研究所、东北农学院、省兽医卫生防疫站与我校共同承担了黑龙江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的科研任务,我校具体承担家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全... 相似文献
35.
1现实的困境和原因自2003年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东亚和东南亚大面积暴发以来,疫情持续蔓延不断,造成无数只家禽感染发病,各受害国共扑杀了数亿只家禽。有些国家(包括我国)还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大规模疫苗接 相似文献
36.
新科技讲座:第八讲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4,12(4):57-58
寄生虫为了获得在宿主体内生存,而形成一套逃避宿主免疫保护反应的能力,称为免疫逃避反应能力,这样寄生虫与宿主能在相互抗争中又能维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这种免疫逃避是寄生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免疫逃避机制可分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37.
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是一种高致瘤性α-疱疹病毒,基因组为166~184 kb的线状双股DNA,同时因为其严格的细胞结合性特点,如何分离纯化病毒DNA,一直阻碍人类对MDV的研究.常规方法制备的病毒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基因组,不利于高效转染.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宿主细胞中分离MDV DNA,由于MDV DNA的浮密度与宿主细胞基因组相近,所以制备时也有细胞DNA的污染[1-2].Robin等用脉冲电泳的方法分离MDV基因组[3],虽然完全去除了宿主细胞基因组,但是这种方法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都较高,所以没有得到推广.因此发展一种新的提取纯化MDV基因组方法对于MD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8.
3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是引起新生和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 PWD)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ETEC进入肠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既是该细菌致病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分析ETEC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同时探索细胞因子在抵抗ETEC感染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标准株(C83901)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RT-PCR、ELISA、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了IL-17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免疫防御相关基因在感染前后的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IPEC-J2细胞中相关IL-17细胞因子刺激对肠黏膜防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除IL-17D未检测到外,C83901能促进所有IL-17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尤其能显著上调IL-17A、IL-17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ETEC感染或者体外添加IL-17A/IL-17C有利于IPEC-J2细胞中黏蛋白(mucin-2)、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claudin-2)及防御素pBD-2的表达。结果提示,ETEC感染后,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抵抗该细菌的入侵。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