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6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44篇
  1486篇
综合类   1264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坡被下丘陵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丘陵赤红壤水分笥能变劣,表现在导水性降低,120min饱和渗水量减少,自然赤红壤比耕型赤红壤的减幅大,持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水力下,土壤持水量较少,供水能力下降,在同样吸力段,表土释放的水量较少,亚表土在低吸力段释放水量较少,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养分贫疹化,特别是贫有机质化,是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能降低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筛选适宜南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玉米品种。【方法】在玉米和大豆间作试验条件下,通过比较玉米生长的农艺性状,采用聚类分析对玉米品种(系)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归类,最后对不同玉米品种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统计。【结果】供试15个玉米品种可聚为四大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结合间作大豆的经济效益。【结论】综合可得具有最高产量、中等单株叶面积、以及高叶面积指数和高出苗率的是比较适合在红壤旱地与大豆间作的玉米品种,主要包括隆平206、联创799和登海605。  相似文献   
83.
随着科技的进步,南方红壤丘陵农区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整体水平偏低,发展的技术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其战略重点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应该采取依托优势资源发展高效优质节粮型草食畜禽、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畜牧业产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和探索农牧耦合发展模式等措施,有效地推动该区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4.
我国红黄壤的矿物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毅杰  罗家贤 《土壤》1993,25(3):123-128
本文对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红黄壤原生矿物和粘土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演变,作了系统和深入地论述。  相似文献   
85.
概述了广西红壤的类型、分布及其环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 ,从红壤向赤红壤、砖红壤演化的受控环境条件是pH值降低、雨量增加及气温增高。由于酸雨和温室效应影响 ,可以预测广西区内红壤类型的分界线会逐渐北移。红壤区应防止被淋溶有害重金属对附近水体的污染 ;铁和铝在红壤中的大量富集是否对人群有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红壤区有用微量元素和养分的大量流失 ,必然导致其地力下降 ,适当施用微肥和加强保肥是红壤区土壤保护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6.
高产水稻土细菌多样性的培养法与非培养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中利  刘娟  曹慧  骆永明  赵其国 《土壤》2008,40(6):903-908
利用细菌的通用引物扩增江西余江县高产水稻土红壤细菌总DNA和平板培养细菌混合总DNA的16S rDNA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两种16S rDNA文库(文库a和文库b)。从两个文库中各随机挑选100个克隆,扩增出阳性克隆中的插入片段后选用HhaⅠ和RsaⅠ两种四碱基酶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文库a的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均一度分别为4.432、0.987、18.885和0.973,均高于文库b中相应的多样性参数(分别为2.271、0.758、5.736和0.501),即平板培养方法所展现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低于土壤中原始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传统培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必须结合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才能更全面完善地认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以期充分利用其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87.
土地利用方式对南方红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是土壤学研究重点,是衡量土壤生产力的综合指标,而土地利用方式则是人类活动影响土壤养分变化最直接、最重要、最普遍的因素。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强度不断加剧,进而对土壤养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南方红壤的影响。目前,该区域土壤养分退化严重,综述近10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下,以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机质、氮磷钾的动态变化趋势对土壤养分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结构,降低土壤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性能。  相似文献   
88.
89.
为提高红壤区涌泉根灌水氮利用效率,通过室内肥液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液浓度(0,10,20,35,60 g/L)条件下涌泉根灌土壤的入渗能力、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水分分布以及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特性,并建立了红壤涌泉根灌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在竖直向上、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的运移距离与肥液浓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土壤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湿润体内水分和氮素的分布均受到肥液浓度的影响。在同一入渗时刻,土壤累计入渗量及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与入渗历时均呈幂函数关系;在灌水结束时,相同土层深度内,肥液浓度越大,土壤含水率就越大,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也越大,且与铵态氮相比,硝态氮的分布范围更广。随着肥液再分布的进行,土层内最大含水率位置逐渐下移,且土壤含水率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浅层中铵态氮的浓度逐渐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先降低后增加;深层中铵态氮的浓度先增加后降低,而硝态氮的浓度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红壤区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氮素运移及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明确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方法  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试验,选择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和耕翻30 cm(P30)共4个处理,研究了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结果  强降雨后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对雨水的接蓄能力在P30处理达到了最大值,P20处理次之,P10、NT处理相对较差。耕作深度对0 ~ 3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有显著影响( P < 0.05),而对30 ~ 60 cm土层雨水接蓄能力无显著影响(P > 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深度对季节性干旱期红壤坡耕地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耕作深度、土层深度和持续天数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季节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也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 < 0.01)。从0 ~ 60 cm土壤储水量变化来看,P30处理造成季节性干旱期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水分消耗过快,而NT和P10处理增加了季节性干旱期亚耕层土壤水分的消耗,P20处理土壤储水量变化最小,比其它处理低2.26% ~ 11.79%。  结论  耕翻20 cm有利于雨水接蓄且季节性干旱期水分消耗最少,最有利于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0 ~ 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稳定,研究结果为红壤坡耕地季节性干旱期土壤水分调控耕作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