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414篇
农学   156篇
基础科学   62篇
  109篇
综合类   90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1011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通过对乌审旗国家农业气象一级观测站的克氏针茅观测数据与同期气象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了克氏针茅生长发育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克氏针茅发育状况的最重要因素,降水过多可能导致发育期延后,降水偏少或偏多均能引起牧草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132.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 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 cfu · mL-1 G5 菌悬液+187.5 mg · L-1 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 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 d 后菌药组合B+0.75Hym 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 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总结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为神经外科280例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与抢救。结果留置3~7d者248例,32例留置失败。有1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9%。结论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方便了各种抢救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4.
<正>肝腧穴(BL18)即肝之背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名出自《灵枢·背腧》,其穴名解:肝,即肝脏;腧,转输也,是肝脏之气血转输之处所,外现于膀胱经的穴位。本穴内应肝脏而为腧,故名肝腧。其治在肝,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胁、目翳生泪、疝气、挛筋、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1]。1定位及取穴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患者正坐或俯卧位,双手下垂,从其肩胛骨下角向中间平触到第  相似文献   
135.
明确贵州省紫花菌分类地位,对其人工驯化、加工及活性物质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在贵州 4 个具有代表性的紫花菌产地附近的农贸市场,收集紫花菌样本进行组织分离,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系统学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分离纯化获得 20 株菌株,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在贵州市场收集的紫花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形态特征与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一致,另一类形态特征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 )一致。基于 ITS 和 GPD 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 15 株菌株与鲜艳乳菇(L. vividus)的遗传距离为 0,在系统发育树上以较高的自举支持率与鲜艳乳菇(L. vividus)聚为一支,将 15 株菌株鉴定为鲜艳乳菇(L. vividus);5 株菌株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的遗传距离为 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红汁乳菇(L. hatsudake)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 100%,将 5 株菌株鉴定为红汁乳菇(L. hatsudake)。笔者在贵州市场上收集到的紫花菌中没有鉴定出松乳菇(L. deliciosus),可能与近年松乳菇采集过度或因环境改变导致其发生量减少有关,也有可能是松乳菇与鲜艳乳菇、红汁乳菇形态较为接近,不易区分导致错误鉴定有关。  相似文献   
136.
杨迪 《森林与人类》2010,(10):24-33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北起云南省泸水县南部,南至云南省腾冲县南部,呈狭长状,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37.
川中丘陵区光叶紫花苕鲜草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敏 《农家顾问》2011,(11):27-27
通过裂区设计试验,以播期为主处理,播种量为副处理,对5个播期(9月10日,9月25日,10月10日,10月25日和11月10日)和3个播种量(30、60和90千克/公顷)的光叶紫花苕鲜草产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生产鲜草为目的的光叶紫花苕.  相似文献   
138.
杨允菲 《草业学报》1997,6(3):37-41
对拂子茅、假苇拂子茅、硬拂子茅3种拂子茅种群圆锥花序小穗的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3种拂子茅种群在各节位上的小穗数均适合于Weibull分布,随着节位序的增加均呈饱和型指数增长,通过赋予各统计参数生物生态学涵义,从宏观上分析与揭示了有关生命现象与发展规律及其生物生态学机理。  相似文献   
139.
以仙居县植绒针厂的植绒针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应用价值工程的原理从价值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在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对植绒针的生产工艺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0.
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构的动力学虚拟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UG、ADAMS等三维造型及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软件为平台,利用虚拟设计技术建立了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构的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探讨了行星摆线针轮减速机物理约束机制的实现方法,建立了虚拟样机系统的力学模型,验证了样机的动态干涉情况,并对摆线针轮减速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还进行了柱销与输出轴作用力的虚拟实验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摆线针轮减速机虚拟样机建模正确,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