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208篇
  260篇
综合类   212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355篇
畜牧兽医   4302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61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肠道早期微生物在新生仔猪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哺乳仔猪肠道菌群具有强烈的母源性特征。在妊娠后期至断奶阶段,母体微生物组持续对仔猪肠道菌群结构产生影响。定植入仔猪肠道的母源菌群中,母猪肠道菌群发挥重要且持续的作用,使其成为调控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重要靶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母源传递进行论证,旨在为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母源干预思路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以昆明纯种小白鼠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嫩度青砖茶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动功能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并结合青砖茶理化成分对小鼠胃肠道功能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嫩度的青砖茶中,随着嫩度的降低,EGC、CG、苹果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褐素、乳酸、柠檬酸、富马酸、没食子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青砖茶水提物连续给小鼠灌胃15 d后发现,单芽、一芽二三叶、一芽四五叶制作的青砖茶均对促进胃排空和小肠蠕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以双歧杆菌促进效果和肠杆菌抑制效果尤为显著。从组间效果来看,以单芽青砖茶效果最好,一芽二三叶青砖茶居中,一芽四五叶青砖茶次之,并与胃排空试验和小肠推进试验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原料嫩度的提高不会降低青砖茶改善肠道的功能。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不同纤维源饲粮对0~4周龄四川白鹅肠道菌群的影响,将120只体重(86.02±6.35)g的1日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4组(公母各半),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分别饲喂以苜蓿、黑麦、燕麦和花生秧作为纤维来源的饲粮,试验期共28 d。结果显示:不同纤维源饲粮对0~4周龄四川白鹅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苜蓿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高于燕麦组(P<0.05),黑麦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花生秧组(P<0.05);聚类分析显示燕麦组与花生秧组表达模式相似,而苜蓿组与其他组的差异较大;特有菌群的LEfSe分析表明,苜蓿组代表性特有菌群为艾森伯格氏菌(Eisenbergiella)和胃气单胞菌(Gastranaerophilales);燕麦组代表性特有菌群为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嗜氢菌属(Hydrogenophilales),花生秧组的代表性特有菌群为红蝽杆菌科(Coriobacteriaceae)。结果表明,饲喂不同纤维源饲粮可对0~4周龄四川白鹅肠道菌群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并显著改变部分菌群相对丰度和特有...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酸梭菌CB1及其复合菌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1日龄Cobb500肉鸡15 0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只,分别饲喂:A组为基础日粮、B组含有50 g/t金霉素的日粮、C1、C2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200 g/t丁酸梭菌CB1制剂复合菌制剂,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C1、C2和D组1~21 d平均日增重高于B组(P<0.05或P<0.01),D组1~42 d平均日增重与B组相当(P>0.05),C2组和D组的料肉比、死亡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D组盲肠绒毛高度和VH/CD值最高。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对肉鸡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丁酸梭菌CB1复合菌制剂具有与金霉素相当的促生长效果,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1制剂可以显著提高肠道绒毛高度和VH/CD值,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66.
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由肠道正常菌群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与动物个体生理和健康密切相关。粪便样品对野生动物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具有特殊价值,基于粪便组学将可能从多个角度对野生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在外界环境、饮食和疾病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主要综述了基于粪便的高通量组学技术及其在野生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关注野生与圈养、气候与地域变化,以及疾病状态的肠道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研究应用,以期推动生物技术在我国野生哺乳动物研究中的发展,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7.
除了环境和食物因素外,宿主的系统发育同样被认为会影响动物的肠道菌群,但对于鸟类,特别是极地企鹅不同种属的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清楚。本研究利用在相同环境和食物条件下馆养的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us)、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和巴布亚企鹅(P.papua)分析宿主系统发育分类学差异对企鹅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企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王企鹅肠道菌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其次为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肠道菌群多样性最低。多种细菌在王企鹅的肠道菌群中出现特异性富集,包括类谷氨酸杆菌属(Paeniglutamicibacter)、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狭义的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 stricto 1)、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戈特沙尔克氏属(Gottschalkia)和蒂西耶氏菌属(Tissier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和鲸杆菌属(Cetob...  相似文献   
68.
旨在研究新型厨余发酵蛋白饲料替代鱼粉对泥鳅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和菌群的影响。将810尾泥鳅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在基础饲料中以新型厨余发酵蛋白饲料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100%的鱼粉,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Ⅰ、Ⅱ、Ⅲ、Ⅳ、Ⅴ、Ⅵ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养泥鳅50 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新型厨余发酵蛋白饲料比例的增加,泥鳅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前肠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其中Ⅳ组达到最大值,但Ⅲ和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和Ⅳ组肠体指数(IWI)、肠长指数(ILI)、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和Ⅳ组内脏指数(VSI)和肠道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泥鳅配合饲料中新型厨余发酵蛋白饲料替代鱼粉的比例为60%时,能促进泥鳅肠道发育,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0.
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对畜牧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