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35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44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50篇 |
农学 | 265篇 |
基础科学 | 502篇 |
722篇 | |
综合类 | 2574篇 |
农作物 | 206篇 |
水产渔业 | 987篇 |
畜牧兽医 | 1733篇 |
园艺 | 212篇 |
植物保护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篇 |
2023年 | 234篇 |
2022年 | 297篇 |
2021年 | 294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87篇 |
2018年 | 145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53篇 |
2014年 | 368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404篇 |
2011年 | 465篇 |
2010年 | 422篇 |
2009年 | 432篇 |
2008年 | 582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258篇 |
2003年 | 278篇 |
2002年 | 182篇 |
2001年 | 185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5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植物油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大规格吉富罗非鱼(GIFT)对不同植物油的利用效果,筛选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合适的植物脂肪源。分别以大豆油(SO)、棕榈油(PO)、棉籽油(CO)、菜籽油(RO)、磷脂油(SL)和大豆油∶棕榈油∶棉籽油∶菜籽油∶磷脂油=1∶1∶1∶1∶1的混合油(MIX)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29.92±0.31)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50尾。结果表明:对于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棉籽油组和混合油组显著低于菜籽油组(P0.05)。菜籽油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混合油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菜籽油组和磷脂油组(P0.05)。混合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大豆油组、菜籽油组、棕榈油组和磷脂油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大豆油组和菜籽油组肌肉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肌肉中n-3系脂肪酸/n-6系脂肪酸,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棉籽油组肝脏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菜籽油组则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肝脏n-3/n-6,菜籽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在饲料脂肪酸组成与肌肉或肝脏脂肪酸组成的相关系数中,均以棕榈油组最大,磷脂油组最小。由此得出,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磷脂油可以作为大规格吉富罗非鱼(体重为230~790 g)饲料中良好的脂肪源。大规格吉富罗非鱼肌肉中脂肪酸组成一定程度上被饲料脂肪酸组成影响,但肝脏脂肪酸组成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5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8±0.05)g的白甲鱼幼鱼9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豆油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6%、8%和10%(实测脂肪水平为2.83%、4.52%、6.68%、9.14%、11.35%和14.07%)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60 d。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WGR、SGR达到最大(分别为362.98%和3.06%/d),显著高于除6.68%和9.14%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PER达到最大(3.70%),而FCR达到最小(1.34),显著高于/低于除11.35%组之外的其他各组(P<0.05)。白甲鱼幼鱼的肝体比则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上升,6.68%、9.14%、11.35%和14.07%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白甲鱼幼鱼的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白甲鱼幼鱼WGR、SGR、FCR及PE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0.12%、9.56%、9.42%和10.18%。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而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则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饲料脂肪水平对白甲鱼幼鱼全鱼及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血清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胆汁酸(TBA)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逐渐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则逐渐降低。饲料脂肪水平为9.14%时,血清CHO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为11.35%时,血清TG含量达到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白甲鱼幼鱼的生长,提高其饲料转化率和免疫能力;饲料脂肪水平过高则可引起其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白甲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42%~10.18%。 相似文献
53.
正4.1蚕蛹油的利用蚕蛹油主要来自于缫丝后的蚕蛹。缫丝蚕蛹是我国蚕业生产中主要的副产物之一。每年产蚕蛹量近10万t,理论上可生产蛹油3万t。蚕蛹油的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趋于当今营养学家推荐的人体食用最佳脂肪酸比例。食用后可以显著改善人体脂质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减肥、降脂、降糖和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历史上蚕蛹油代替植物油生产多种产品,比如洗涤剂、柔化剂、增塑剂、功能性食品原料等。随着 相似文献
54.
55.
56.
57.
由3个浅箱组成的组合箱,里面放置着5~6个由3个浅框组成的组合框,无论是它的高度(包括容量)还是它的造脾条件,都具备了桶蜂的生存条件.所以,组合箱是可以用摇蜜机摇蜜的桶蜂,最易于初学者所掌握,最易于山区的农民朋友所接受.因为农民朋友可以根据饲养桶蜂的方法用组合箱养好中蜂. 相似文献
58.
Y.Hu B. Tan K. Mai Q.Ai S.Zheng K. Cheng 《饲料与畜牧》2009,(4):52-55
导读:虾料配制时首先考虑的因子。
前言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美洲中南部的太平洋沿岸,我国于1988年引进,由于该虾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广、价格高、抗病力强等优点,迅速成为主要养殖品种。当前,饲料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50~60%,而蛋白水平又是影响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降低饲料成本呢?通过优化蛋白能量和非蛋白能量在饲料中的比例,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蛋白相对于能量过量,那么, 相似文献
59.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但由于SOM形成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SOM化学组成特征的研究存在一定挑战性。本研究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y-GC/MS)的方法,从SOM化学组成的角度分析了其对藏北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两种高寒草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含氮化合物是两种高寒草地SOM化学组成中重要成分,分别占总SOM的38.0%和52.5%;2)多糖类和萜烯类在两种高寒草地SOM中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P 0.05);3)通过分析两种草地SOM化学组成与土壤CO_2排放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多糖直接影响着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拟合方程为Y=86.76X+344.87(R~2=0.63, P0.05),式中Y为CO_2累积排放量,X为多糖类的相对含量;4)SOM化学组成中多糖类、含氮化合物和芳香烃物质与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之间显著相关(P 0.05)。综上可知,高寒草地SOM化学组成直接关系着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CO_2的排放过程,SOM的化学成分和化学组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用于预测土壤CO_2的排放特征。 相似文献
60.
自1985年以来,笔者用瓣胃注射中药煎液的方法,先后治疗耕牛百叶干24例,给药1次,均获痊愈。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一)方药组成和用法大黄、枳实各40克,木香、川芎各35克,丹参30克,制马钱子4克,甘草15克,加净水1000毫升煎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