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53篇 |
免费 | 294篇 |
国内免费 | 4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64篇 |
农学 | 740篇 |
基础科学 | 413篇 |
1258篇 | |
综合类 | 5673篇 |
农作物 | 496篇 |
水产渔业 | 309篇 |
畜牧兽医 | 2038篇 |
园艺 | 955篇 |
植物保护 | 3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66篇 |
2022年 | 359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313篇 |
2016年 | 385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649篇 |
2013年 | 661篇 |
2012年 | 842篇 |
2011年 | 802篇 |
2010年 | 722篇 |
2009年 | 802篇 |
2008年 | 916篇 |
2007年 | 695篇 |
2006年 | 568篇 |
2005年 | 545篇 |
2004年 | 802篇 |
2003年 | 820篇 |
2002年 | 399篇 |
2001年 | 361篇 |
2000年 | 254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99篇 |
1995年 | 196篇 |
1994年 | 159篇 |
1993年 | 146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46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7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治理的响应——以贵州花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揭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生态治理的响应,以贵州花江峡谷为例,将提供产品、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土壤肥力、固碳释氧5项功能作为服务价值评估指标,选择生态治理两个时段(前期2000—2005年、后期2005—2010年),基于实测与调查数据,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区10 a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过程中,发生转变的面积14.29 hm2,占总面积的27.7%。其中林分、灌丛、其他生态系统面积有所增加,而耕地、裸岩荒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000—200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发生转变的面积11.8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9%,主要变化区域集中在河岸两侧实施退耕还林区域。2005—201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发生转变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8%,与上一阶段相比转变强度明显降低,变化区域较为分散。研究区生态治理后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增加,2000—2010年共增加9.61×107元,其中前期增额占18.2%,后期占81.8%。前期年均增长3.49×106元,后期年均增长1.57×107元,后期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更为显著。其中固定CO2、释放O2价值,产品供给价值和土壤肥力都是服务价值主要组成部分。功能价值的增加一方面源于服务价值低的生态系统向服务价值高的演变(10年间研究区耕地和裸岩荒地向经济生态系统转出868.60 hm2),另一方面归功于生态系统内部服务价值的增加,其贡献率大于80%,是驱动服务价值变化的主导因素。生态治理后生态系统类型间发生明显的空间转变,转变强度、场所与所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数量、区域密切相关。治理后生态系统类型间发生转变时间响应较快(前期转变面积占总转变面积的83.0%),但主要服务功能恢复期后才大幅度增加(后期增加功能价值占总增额的81.8%),相比较服务价值变化响应有一定滞后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青钱柳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弱,自然分布的森林中难以找到幼树幼苗。加上育苗困难,难以像普通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导致青钱柳资源匮乏,仅在南方部分省区零星分布,总量严重不足。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青钱柳健康茶产业发展需要,创新叶用林栽培模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滑坡灾害敏感性系数(SCi)及确定性系数(CF)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滑坡灾害综合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系数反映的土地利用对滑坡灾害的敏感程度基本一致,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滑坡灾害发生的敏感性强弱不同,其中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对滑坡灾害的发生最敏感,其次为园地、耕地、牧草地及林地.而敏感性较低的为其它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在一定的缓冲带范围内对滑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998.
生态蚕场的定义是:在柞蚕场中,生物群落的发展达到与环境充分协调,即环境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顶级群落即是达到生态平衡的植被类型。柞蚕场的顶级群落是密闭型植被;柞树密度较大,每亩有柞树150墩(株)以上,养成中刈树型,并且柞树长势旺盛,轮伐前树冠郁闭度达0.7以上;树下草和灌木植物茂盛,覆盖率在80%以上,地表有2-3cm枯枝落叶层,轮伐周期为4—5年。每亩柞蚕场年产茧量7.5kg以上。 相似文献
999.
3,5,6-三氯-2-吡啶醇(TCP)的化学结构稳定、水溶性高、运移能力强,对水体具有潜在的污染风险。在有机质含量低、大孔隙度高、导水性好的紫色土地区,风险更加显著。为研究TCP在紫色中的迁移规律,该研究依据紫色土的典型耕作类型,在中国科学院盐亭国家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采集3组土样(小麦-玉米轮作的坡地、水稻-油菜轮作的水旱农田和萝卜-白菜套种的菜地),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并采用稳定流场饱和均质土柱的易混合置换试验研究TCP的动态迁移过程,最后对其迁移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紫色土对TCP的吸附特征呈线性,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的吸附系数分别为1.94、1.22和1.02 L/kg,且黏土含量和矿物组成是主要影响因子;TCP的出流平衡浓度分别为初始浓度的77%(坡地)、84%(水旱农田)和92%(菜地),相应的平衡时刻分别为2.88PV、4PV和6.5PV,表明TCP对环境的污染风险较高;用非平衡两点对流弥散模型模拟TCP在3种耕作条件下迁移,表明TCP以瞬时吸附为主,其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分形系数在坡地、水旱农田和菜地中依次减小,但一阶动力学常数依次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索TCP在紫色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预测防止TCP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