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57篇
  295篇
综合类   1013篇
农作物   126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597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温敏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142.
本试验用~(60)Co γ射线处理山茶花的嫩枝插条,1年生小苗和3—4年生植株,研究其辐射敏感性和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嫩枝插条的适宜剂量范围为1—3krad,成长植株宜控制在2krad以下。不同品种对射线敏感性不同,所引起的花色、花型突变频率亦不同,其辐度在2.5—12.0%。经3年选育,已获得观赏价值高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在缺氮条件下,CO2倍增对大豆(GtycinemaxL.)Bragg及其等基因突变体超结瘤大豆nts382和不结瘤大豆Nod49生长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氮条件下CO2倍增明显提高大生物量和根系结涵量,但对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则随幼苗的生长而异。播种后25天取样结果显示CO2倍增条件下,Bragg和nts382的固氮比活性和单株固氮活性都显著提高,而其后3天取样的结果没有表现出增加趋势,固氮比活性在nts382反而明显降低。两种CO2浓度条件下,nts382单株固氮活性高于Bragg,但固氮比活性低于后者。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异说明植物对CO2倍增的反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表明,CO2倍增对植物生长和固氮的促进作用不能长期维持。这可能与生物固氮过程本身的复杂性有关。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在未来全球环境变化、CO2倍增条件下,共生固氮植物可能在生态系统氮素平衡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并有可能通过育种技术改良固氮农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44.
‘马卡德’品种群拥有十几个千娇百媚的茶花品种,在西方茶花界备受热捧。然而引进我国20年来却受到冷落,不了解、不认知是一个主要原因。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红山茶(C.japonica)品系逐步形成了若干个因突变而得到的庞大品种群,其中‘马卡德’就是这些品种群中的佼佼者。自1989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马卡德’品种群的全部品种,但遗憾的是,这些品种并未引起茶花爱好者和园林工作者应有的关注。这里重提这个世界知名的品种群,主要是想让人们更深层地了解这个品种群的详细情况,以推动它进  相似文献   
145.
EMS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6.
测定了CY17,CY31突变菌系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并利用“病害量”衡量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CY17各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高于原始菌株,其中CY17mut-4最高,CY17mut-1较高,CY17mut-3,CY17mut-2相差不大,居中;而CY17mut-5最低,各突变菌株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严重度3个属性上。CY31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均低于原始菌株。其中CY31mut-1,CY31mutS-1,CY31mut-2,CY31mutS-2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高,CY31mutH-1,CY31mutH-2,CY31mut-6次之,CY31mut-3,CY31mut-5,CY31mut-4最低,其突变菌株间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在夏孢子萌发率、夏孢子堆长度和夏孢子堆密度上有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7.
运用RAPD分析菊花辐射变异后代遗传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菊花愈伤组织,获得变异后代,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种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突变的研究,建立了适合RAPD的反应体系,优化其反应条件,从25种引物中筛选出的6种引物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差异,共扩增出72条带。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辐射剂量处理获得的变异菊花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分析了多态性产生的机理和变异株间遗传物质的差异,并讨论了RAPD的可靠性和辐射变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8.
1986年以“南无563”、“早熟农垦58”、“浙场9号”、“盐籼203”为供试品种,进行了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1987年对“澄秋5号”品种进行了短日照处理及两段抽穗试验,其试验结果为:a.再生蘖光照处理试验探明,主茎(或母茎)可以于抽穗至成熟阶段将光周期诱导质变传导给地上部伸长节芽;但不能够传导给未伸长节的腋芽或分蘖,传导的迟早因品种而异。b.“澄秋5号”品种在短日处理下分蘖生育期很短,可能是由于其感受光周期诱导的起始叶龄小、穗分化历程短的缘故,并非茎蘖间光周期诱导质变的传导所致,该品种的两段抽穗现象是其茎蘖间光周期诱导质变不能传导的一个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49.
水稻半矮秆突变系Tad-M-1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秆籼稻Tadukan的突变系Tad-M-1半矮秆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Tad-M-1半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该基因与矮脚南特sd-1基因和新桂矮sd-g基因非等位,而与云南矮秆粳稻雪禾矮早的矮秆基因以及四川半矮秆籼稻一支腊的半矮秆基因等位.本文还评价了Ted-M-1的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
诱发温度敏感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0.0219和0.0536mg/g鲜重,而在25℃时分别上升到0.2410和0.3431mg/g鲜重,增长幅度达10倍左右。相反,突变体W17和W25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高温下转为浅绿色。在25℃时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813和0.0172mg/g鲜重,在35℃时分别上升到1.0570和1.1367mg/g鲜重,增长幅度高达90倍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对照2177S的叶绿素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在生长过程中,上述突变体的叶片均可转换成黄绿色或绿色,并开花结实。在25℃下生长到3.5叶期时,W4和W11的叶绿素含量已接近2177S的水平,分别达到对照的88.6%和81.1%。但W25在20℃及以下温度生长时,叶片始终呈白色,不发生转换,从而表现出条件致死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