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268篇
  55篇
综合类   1492篇
农作物   32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秧苗随着秧龄的延长苗体窜高,秧苗发根力变差,植株植伤重,返青活棵慢,本田营养生长期缩短。随着秧龄的延长,产量下降:产量以秧龄18d最高,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05.7kg/667m^2;秧龄23d其次,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95.9kg/667m^2;秧龄28d第三,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69.5kg/667m^2;秧龄33天最低,3个品种的平均产量为629.7kg/667m^2。不同品种间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苏优22最高,常规粳稻武粳15其次,常规粳稻扬辐粳7号最低。  相似文献   
72.
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检测水稻秧苗行中心线,提出了基于分区域特征点聚类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方法。采用2G-R-B特征因子和Otsu法分割秧苗和背景;通过分区域统计秧苗像素点分布提取秧苗行的候选特征点,利用特征点间近邻关系对特征点进行聚类,确定秧苗行数和各秧苗行的起始点;基于秧苗成行栽植特点引入“趋势线”,利用点到该直线的距离与距离阈值作比较,筛选出远离各行趋势线的点,并将其去除;对筛选后的每一行特征点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获取秧苗行中心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性能,提取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率达95.6%,与标准Hough变换和随机Hough变换算法相比,处理一幅分辨率为320像素×237像素的彩色图像平均耗时短,能够实现水田秧苗行中心线的准确提取,可为插秧机自主行走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73.
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床土培肥是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首要措施。在不同类型床土条件下对培肥水平与床土速效氮磷钾增加的关系及育秧过程中的肥力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速效肥料进行床土培肥,可使床土速效NPK含量迅速增加,速效氮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高培肥处理的增幅大于低培肥处理,丘陵土的增加快于冲积土;速效磷含量随培肥水平的  相似文献   
74.
1水稻旱育秧田种苗期病害防治问题 水稻旱育秧田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由镰孢菌、腐霉菌、丝核菌等引起)、青枯病等.水稻旱育秧田育苗常采用药剂浸种、消毒、床土调酸、施肥和苗期喷药等措施防治病害和培育壮秧.  相似文献   
75.
<正>一、试验设计及测定项目1.试验地点及土壤情况试验于2013年6月在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农业服务中心示范田育秧基地进行,土壤PH值6.5~7.0。2.供试材料2.供试材料塑料软盘(长宽为28cm×58cm)、稻茬干细土、旱秧壮秧剂(2g/盘、拌盘土)、尿素(2g/盘一叶一心期追施),1.0×1.0、1.4×1.4、1.5×1.5、1.6×1.6cm方格网各一块(测定机插缺穴率)。3.试验设计3.试验设计供试验品种为淮稻5号,种子发芽率90%,试验设计每个秧盘播干种70g、90g、110g、130g、150g五个播量水平,采用软盘湿润育秧。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水稻插秧机应运而生并且应用的十分普及;但是秧苗的补给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影响了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稻秧苗运输车,采用乘坐式独轮驱动,以小马力柴油机为动力,一次完成水稻秧苗从田埂到运秧车的输送、田间的运输以及运秧车与插秧机秧苗的对接输送,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阐述了该设计的关键技术、总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关键工作机构与部件设计。  相似文献   
77.
UV-B辐射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变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78.
目前在湘鄂川黔边境的武陵山区,杂交稻作单季中稻栽培,发展迅速,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解决粮食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对育秧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技术改进较慢,秧田播种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还在沿用常规中稻的老水秧田育秧,播种量较大,且不分茬口迟早播种量“一刀切”,栽插时秧龄也普遍偏短等。难以育出杂交中稻高产要求的多蘖壮秧。本试验的目的,是从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着眼,设计不同的秧田播种量,重点考查秧苗分蘗的发生、停止和死亡的日期,个体器官的建成以及最大载苗量构成的各项指标,为培育适合杂交中稻高产的多蘖壮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镉胁迫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AMF菌根技术减少稻米镉超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别在无镉胁迫和1 mg/kg镉胁迫的水稻育秧土壤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以接种等量高温高压灭菌后的FM+RI菌剂为对照,30 d时测定这2种AMF对水稻秧苗根系的侵染率,并分析其对秧苗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无镉胁迫的条件下,FM、RI对水稻秧苗根系的侵染率分别为33.4%和24.9%;与对照相比,FM和RI处理秧苗的株高分别增加8.6%和7.6%(P<0.05),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1 mg/kg镉胁迫的条件下,FM、RI对根系的侵染率分别为25.1%和20.3%;与对照相比,FM和RI处理秧苗的株高分别增加26.5%和21.0%(P<0.05),生物量分别增加33.1%和18.6%(P<0.05),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6.1%和15.2%(P<0.05),根系镉含量分别增加186.2%和207.7%(P<0.05),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减少40.2%和36.8%(P<0.05),镉转运系数均降低80.0%(P<0.05)。【结论】FM和RI能够显著促进镉胁迫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对镉的固定能力,减少镉从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的转运。  相似文献   
80.
2000年开始,我市引进高性能东洋PF455S步行式插秧机,根据机插秧秧茁(块)的标准要求,针对机插水稻小苗移栽植伤较大、缓茁期长、醒棵推迟、高峰苗多等特点,我们认真研究机插水稻高效配套农艺栽培技术,并在全市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