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72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23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2篇 |
农学 | 380篇 |
基础科学 | 64篇 |
451篇 | |
综合类 | 3456篇 |
农作物 | 345篇 |
水产渔业 | 167篇 |
畜牧兽医 | 2699篇 |
园艺 | 514篇 |
植物保护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80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46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353篇 |
2012年 | 493篇 |
2011年 | 478篇 |
2010年 | 422篇 |
2009年 | 408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382篇 |
2006年 | 334篇 |
2005年 | 315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106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89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 相似文献
993.
三种林木次生物质对星室木虱产卵驱避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樟树(Cinnamomumcamphora)、苦楝(MeliaazedarachL.)等3种植物茎叶的乙醇、丙酮和三氯甲烷的提取物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canariumYangetLi)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进行研究,利用干扰控制指数IIPC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桉的驱避作用最强,其乙醇、丙酮、三氯甲烷的提取物IIPC分别达0 126、0 209、0 307;樟树次之,分别为0 392、0 298、0 438;苦楝效果较差,只有0 589、0 574、0 638。柠檬桉、樟树的乙醇、丙酮提取物对星室木虱产卵的控制作用达到60%以上,乙醇提取物第4d的持续控制效果为52 7%和50%。 相似文献
994.
995.
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硒对铜胁迫下大菱鲆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24.85±0.10)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五水硫酸铜和亚硒酸钠,配制铜、硒含量分别为(0、0,1 000、0,1 000、2,1 000、4 mg/kg) 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命名为D1、D2、D3和D4组。养殖实验持续84 d。结果显示:①各组间实验鱼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2组显著低于D1、D3和D4组;摄食率和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②幼鱼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背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鱼、脊椎骨和肝脏中Cu含量在D2组达到最高值;Zn含量则在D4组达到最高值;肝脏中铁含量呈下降趋势,在D3和D4组显著低于D1和D2组。③D2组显著降低了幼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趋势,在D2组显著高于D3和D4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均在D4组达到最低值。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血糖浓度、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活性均在D2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1组。⑤肝脏金属硫蛋白(MT) mRNA相对表达量在D4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溶菌酶(LZM) mRNA相对表达量均在D2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热休克蛋白70 (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则在D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硒(2~4 mg/kg)可缓解高铜(1 000 mg/kg)胁迫导致的鱼体生长缓慢等症状,并可调控鱼体的抗氧化能力、生理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而对鱼体在高铜胁迫下的内环境稳态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本文对不同外源硒(Se)在鲤鱼(Cyprinuscarpio)、虹鳟(Ssalmo gaird-neri)体内的含量做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源硒能反映其在鱼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富集积累的概貌,从而为饲料投加硒的标准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为研究纳米硒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使用光镜和电镜等技术对硒代蛋氨酸和纳米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硒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5nm。纳米硒在斑马鱼受精后96小时和120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18μM和5.68μM;而DL-硒代蛋氨酸在斑马鱼受精后96小时和120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7.32μM和54.66μM。此外,在斑马鱼受精后120小时,纳米硒和DL-硒代蛋氨酸的半数致畸浓度分别为3.27μM和44.22μM。研究表明,在直接暴露的条件下,纳米硒的毒性要大于DL-硒代蛋氨酸。研究旨在为纳米硒的安全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扩充水产动物毒理学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