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98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793篇
林业   1597篇
农学   952篇
基础科学   877篇
  2901篇
综合类   12796篇
农作物   545篇
水产渔业   980篇
畜牧兽医   4635篇
园艺   1635篇
植物保护   918篇
  2024年   233篇
  2023年   586篇
  2022年   826篇
  2021年   773篇
  2020年   665篇
  2019年   900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861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542篇
  2013年   1400篇
  2012年   1647篇
  2011年   1684篇
  2010年   1771篇
  2009年   1704篇
  2008年   1869篇
  2007年   1530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148篇
  2004年   831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疥癣是家兔的常发病,它是疥螨或痒螨侵入家兔皮肤所引起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疾病。该病以剧痒和患部发炎、结块为特征,其传染性很强。兔患病后日渐消瘦、毛色无光,重者常衰竭死亡。此病在长江以南的兔群中较普遍,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更易流行,北方和西部气候干燥,发病率较低。 真菌癣是由小孢霉菌和真菌霉感染皮肤及毛囊、毛干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真菌性皮肤病。规模化兔场在高温、高湿季节容易发生此病。此病始发于家兔的头部、鼻端或眼睛周围,呈圆圈形脱毛和肤红肿,继而呈现糠麸状,并蔓延至家兔全身的各个部位。仔兔容易感染此…  相似文献   
92.
随着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家蚕中毒、死亡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氟化物对家蚕危害最大.为了确保蚕种生产的安全,了解桑叶吸收和积累氟化物的规律,加强大气和桑叶氟污染的监测和预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93.
94.
祝仁堡 《科学养鱼》2004,26(4):50-50
芜湖县地处水乡,实有养殖面积11万亩,是全省渔业重点县之一,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和圩堤达标工程等建设使全县池塘养蟹面积达1万余亩,笔者随机抽样调查了30户池塘养蟹户,有近1/3养蟹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出现亏损。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4  相似文献   
95.
85.点柄臭红菇Russula senecis Imal,大庸,4230,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 86.臭黄菇Russula fotens Pers.ex Fr.,大庸465,林中地上散生,群生。有毒,味苦,但常有人采回煮洗后食用。 87.拟米黄菇Russula pectinatoides Peck.,大庸054、055,马尾松、壳斗植物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散生。晒干后可食。 88.臭辣菇Russula farinipes Romell.,大庸006,马尾松、壳斗植物混交林中地上单生,  相似文献   
96.
丝核菌细胞核染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5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对丝核菌(Rhizoctonia)菌株细胞核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番红O-KOH的染色效果最好,Giemsa、苯胺蓝-甘油次之,染色效果最差的是苯胺蓝-乳酚油及曲利苯蓝-乳酚油。用番红O-KOH染色方法对分离自13种作物的57个丝核菌菌株进行细胞核染色,其中3个菌株为双核丝核菌,其余54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  相似文献   
97.
食用真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行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是把某种外源基因或DNA序列,通过离体的DNA重组分子转导技术,重组到受体细胞基因组中,使其独立地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并通过无性或有性生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以达到操纵生物体经济性状的目的。这种DNA重组技术(Recombiant DNA Techniques),即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或称遗传工程(Genetie Engineering),也有人称之为基因克隆(Gene Clong)或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e)。上述基因工程与遗传工程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概念更广泛。基因工程特指在分子水平上对遗传结构进行修饰或重组的生物工程技术。当其用于遗传育种时,可称之为遗传工程。但遗传工程既可以是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也可以是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技术,为原生质体融合或组织培养等。近年来,国内生物工程研究在食用真菌领域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报导较多,但构建食用菌基因文库(Genome Library)等DNA重组技术尚未见报导。本文是笔者1988—1991年从(一)制备原生质体;(二)提取高分子量平菇总DNA;(三)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分子量;(四)选择载体;(五)总DNA的部分酶切;(六)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七)包装抽提物效价的测定;(八)连接包装转导,构建平菇基因文库等八个方面实验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98.
对桑树氟污染有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监测调查与HF对桑树的熏气试验,较清净环境下桑叶氟的积累量与叶位显著相关,叶位愈下,叶氟量愈高,一般第11位的叶氟量也可达30ppm;在这环境中大田桑树桑叶的含氟量,春蚕期<夏蚕期<早秋蚕期<中秋蚕期。HF熏气试验表明,桑技下层老叶的吸氟速率比上层叶为高,在0.15、0.10、0.048mg/m~3的HF浓度下,分别只需熏气0.5、1.0、2—3小时,桑叶含氟量就可达30ppm以上,出现氟伤害症状的桑叶含氟量在500ppm以上。通过不同桑品种吸氟速率的监测调查表明,吸氟速率:湖桑32号<红皮大种<大墨斗<桐乡青<育151<7311<新一之濑<7307<早青桑<大叶早生<剑持。  相似文献   
99.
100.
大气氟污染与桑树叶片及环境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受到氟化物污染后,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危害.据资料报道,植物中叶片的氟主要从大气中吸收,一般积累在叶中不转移到其他部位,而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氟,一般也很少向叶片转移.因此,测定出植物叶片含氟量高出氟本底值(0.5~25×10-6)时,即表明大气中存在着氟污染.为此,我们于1998~2000年对桑树叶片进行了定时定株含氟量测定,同步测定了该环境中的大气、土壤、水体含氟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