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5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林业   653篇
农学   560篇
基础科学   658篇
  764篇
综合类   4461篇
农作物   418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6487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860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786篇
  2009年   769篇
  2008年   832篇
  2007年   720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反刍动物小肠可利用淀粉代谢调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能量代谢与单胃动物有根本的区别,其采食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进行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只有数量很有限的淀粉和其他糖类不被瘤胃消化而进入小肠。因此,反刍动物从消化道吸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VFA,而葡萄糖很少。但与单胃动物一样,葡萄糖对于反刍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和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营养作用。如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的合成和转化,某些杂合多聚糖的合成、睾丸、精子以及红细胞中的代谢都需要葡萄糖。反刍动物体内的葡萄糖主要由VFA在肝脏中经糖异生合成。虽然,瘤胃内发酵生成的VFA产量很高,然而VFA中只有丙酸才能在肝脏…  相似文献   
152.
采用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制成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RPMetⅠ)、瘤胃保护性蛋氨酸Ⅱ(RPMetⅡ)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III(RPMetⅢ)。通过人工唾液消化试验、体内尼龙袋试验和人工真胃液消化试验,检验DL蛋氨酸(DLMet)、商品过瘤胃蛋氨酸(BypassMet)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Ⅰ、RPMetⅡ和RPMetⅢ)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动物油包被蛋氨酸的稳定性均好于商品过瘤胃蛋氨酸和DL-蛋氨酸;不同比例的动物油包被对瘤胃保护性蛋氨酸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3.
用3种酵母培养物(YC- 1、YC 2和YC- 3)分别饲喂4头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肉牛,研究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纤维分解酶活性和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C 2处理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 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YC 1和YC 3处理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 .01);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P<0 .01);各处理都显著提高黄化瘤胃球菌的相对比例(P<0 .01),16SrRNA特异性寡聚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3 种纤维分解菌在瘤胃细菌中所占比例为 3. 80%±0 .2%。  相似文献   
154.
4种日粮条件下30~150日龄羔羊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6只30日龄体重约6~10kg装有瘤胃瘘管的罗姆尼与新疆美利奴羊杂交公羔分为4组,分别喂以不同消化能(DE,MJ/kg)和蛋白质(CP,%)水平的日粮(DE/CP:11.91/20、11.91/14、8.15/20和8.15/14),以15d为一研究时间段,每时间段的第9、10和11天在第一次喂料后的第0、1、3、6和9h采取瘤胃液样品,以研究30~150日龄期间羔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胃液pH、氨态氮、丙酸、乙+丙+丁酸浓度随日龄而不断升高,在100日龄时趋于稳定,并且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乙酸浓度的变化虽也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但相对较小。羔羊瘤胃液体积在120日内几乎增加了15倍,并且也受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瘤胃消化代谢的发育是渐进性的,在100日龄时各项指标均趋于稳定,并且瘤胃液体积的增大对于瘤胃消化代谢能力的发育起着首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5.
反刍动物瘤胃碳水化合物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红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3):11-12,14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营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发酵又是其营养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过程。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综述了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碳水化合物发酵的三方面因素,揭示了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规律,为我国反刍动物饲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6.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营养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饲喂大量的极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瘤胃内酸度升高,从而导致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发病快、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给奶牛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主要就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合理调配饲料,日粮中添加缓冲物质,调控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可有效的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7.
正羊瘤胃积食主要是由于羊采食大量粗劣难消化的饲料导致的,瘤胃出现运动机能障碍,而且食物积滞于瘤胃内,使瘤胃壁扩张,容积增大。羊瘤胃积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是肉羊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本文结合一例羊瘤胃积食案例加以阐述。1发病情况某规模养羊户2017年4月从某种羊场购进波尔杂交育肥肉羊1000只,每只平均体重大约为17kg,肉羊精神状况良好,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58.
为了研究断奶前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10日龄羔羊(湖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在饲喂相同母乳的基础上,分别补饲以纯木薯(CS)、玉米(MS)和豌豆淀粉(PS)(直/支链淀粉比分别约为0.11,0.27和0.44)为唯一淀粉来源的开食料。试验期间,每天4:00-19:00将羔羊抱入补饲栏补饲不同直/支链淀粉比的开食料,并且在6:30, 10:30和15:30将羔羊抱回母羊舍哺乳1 h。羔羊自由饮水,单栏饲喂,自由采食燕麦干草。56日龄时屠宰采样,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瘤胃乳头形态测定,采集瘤胃上皮样品提取RNA测定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S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表面积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P=0.001)高于PS组。对瘤胃上皮各层厚度统计显示,CS和PS组羔羊瘤胃上皮角质层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颗粒层厚度显著高于(P<0.001)PS组;CS组羔羊瘤胃上皮棘基层厚度和总厚度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qRT-PCR结果显示:不同直/支链淀粉比开食料显著影响羔羊瘤胃上皮CDK2和CDK6的mRNA表达量(CS>MS>PS, P<0.001);CS组羔羊瘤胃上皮细胞cyclin A和CDK4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cyclin D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12)低于PS组,但与MS组无显著差异。CS组羔羊瘤胃上皮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MS和PS组,CS和MS组羔羊瘤胃上皮IGF-1R的mRNA表达量显著(P=0.001)高于PS组。上述结果表明:较高支链淀粉比开食料与较高直链淀粉比开食料相比,在瘤胃中较易降解生成挥发性脂肪酸,促进瘤胃上皮IGF-1及细胞周期蛋白mRNA的表达,进而有利于断奶前羔羊瘤胃上皮的发育。研究结果对制订羔羊营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为探索开食料中不同NDF水平对犊牛生长、瘤胃发酵参数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生重相近(42±2.5) kg、饲喂足量初乳的中国荷斯坦犊牛60头,其中公犊牛36头,母犊牛24头。随机分为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15头,其中9头公犊牛+6头母犊牛,试验犊牛于犊牛岛(1.5 m×3.4 m)单独饲养。15日龄开始分别饲喂NDF水平不同的4种开食料,分别为:A处理10%,B处理15%,C处理20%和D处理25%,70日龄断奶,试验期112 d。结果表明:1)0~42日龄和70~112日龄,B组日增重均高于A、C和D组(P<0.05),分别高出45.69、39.79、117.13 g·d-1和35.33、153.29、 145.93 g·d-1。70~112日龄,B、C和D组开食料采食量显著高于A组(P<0.05),分别高出255.20、252.48和392.27 g·d-1。A(0.61)和B(0.60)组犊牛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C(0.55)和D(0.54)组(P<0.05);2)犊牛瘤胃pH在35和70日龄时,C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12日龄时,A和B组显著高于C和D组(P<0.05);3)瘤胃NH3-N含量在90日龄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12日龄时, B、C和D组较A组显著降低16.72%、44.19%和52.10%(P<0.05);4)C和D组乙酸比例显著高于A和B组(P<0.05);B组丙酸比例较A、C和D组高出4.24%、3.18%和6.43% (P<0.05),乙酸/丙酸显著低于A、C和D组(P<0.05);5)各处理组间血清总蛋白、葡萄糖和尿素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3月龄犊牛开食料中NDF适宜水平为15%有利于提高断奶后日增重,促进饲料利用效率,改善瘤胃内环境,且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0.
旨在筛选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甘肃高山细毛羊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试验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12月龄)48只,随机分为试验a(1号料)、b(2号料)、c(3号料)组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90 d放牧补饲试验。结果表明,1)瘤胃pH试验a组和b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蛋白氮、总氮浓度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VFA)试验a组和b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乙酸和丙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乙/丙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瘤胃纤维降解菌和原虫数目试验组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补饲均能正向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瘤胃代谢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量,以1号料补饲效果最优,2号料也能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