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41篇 |
免费 | 447篇 |
国内免费 | 44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99篇 |
农学 | 494篇 |
基础科学 | 59篇 |
541篇 | |
综合类 | 5293篇 |
农作物 | 327篇 |
水产渔业 | 154篇 |
畜牧兽医 | 6412篇 |
园艺 | 911篇 |
植物保护 | 6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506篇 |
2022年 | 676篇 |
2021年 | 714篇 |
2020年 | 462篇 |
2019年 | 594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363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415篇 |
2014年 | 706篇 |
2013年 | 635篇 |
2012年 | 896篇 |
2011年 | 907篇 |
2010年 | 831篇 |
2009年 | 815篇 |
2008年 | 879篇 |
2007年 | 709篇 |
2006年 | 724篇 |
2005年 | 610篇 |
2004年 | 542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296篇 |
2001年 | 311篇 |
2000年 | 253篇 |
1999年 | 222篇 |
1998年 | 168篇 |
1997年 | 169篇 |
1996年 | 174篇 |
1995年 | 122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111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病例 笔者在2005年5月29日下午3时许,收治到郭城镇鲁家夼村周某的1头50日龄、50kg体重的德国黄杂交牛犊。临床检查:体温38.1C,呼吸48次/min,脉搏118次/min。可视黏膜充血;瘤胃臌胀,整个腹部膨大;鼻孔有时流出胃内溶液;用12号针头穿刺瘤胃放气后,将其保定横卧在地,反复进行腹部按摩推拿,从肛门排挤出少许胶冻状黏液,又进行了温水灌肠不见排粪。经肌肉注射了胃复安、10%CNB,在大院内驱赶运动到4点,小牛腹部又胀起来,决定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2.
《中国兽医杂志》2017,(7)
为了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建立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用不同浓度酿酒酵母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刺激2 h后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培养,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研究接受刺激后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组内,SBD-1 mRNA的表达量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时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菌液浓度一定时,SBD-1 mRNA的表达量先是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诱导培养时间为12 h时SBD-1 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当浓度为5.2×107CFU/m L的菌液诱导瘤胃上皮细胞12 h时,SBD-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与此浓度下其他时间组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能够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浓度为5.2×107CFU/m L的菌液诱导瘤胃上皮细胞12 h时,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3.
热带假丝酵母菌与桑叶黄酮对犊牛营养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CT)与桑叶黄酮(MLF)对断奶前后犊牛能量与氮代谢、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以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20±2)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断奶前为代乳品和开食料,断奶后为开食料;CT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CT;MLF组添加MLF;CM组添加CT和MLF。犊牛于56日龄断奶(代乳品),试验期60 d。分别于犊牛28、42、56和80日龄采集瘤胃液,35和63日龄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CT组相比,CM组犊牛断奶前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较CON组,断奶后CM组氮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前MLF组较CON和CT组氮的生物学价值显著提高(P0.05)。与CON组相比,CT组显著提高了28~80日龄瘤胃液p H和56、80日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含量(P0.05),CT、MLF和CM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CON组相比,56日龄M LF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乙酸/丙酸CT和MLF组较CON组有提高的趋势(P=0.090),各组间乙酸和戊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T有助于改善断奶前犊牛瘤胃液p H和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添加CT和MLF有助于提高断奶前犊牛饲粮代谢能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提高断奶后犊牛总能代谢率和氮的利用率,降低粪能和总排出氮量,同时具有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并且CT与MLF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添加。 相似文献
54.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液内主要养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每组奶牛分别饲喂不同日粮,(基础日粮)为Ⅰ组、(基础日粮+200mg大豆黄酮/(d·头-1))为Ⅱ组、(基础日粮+200mg染料木素/(d·头-1))为Ⅲ组,测定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采食后2h瘤胃内与粗纤维、淀粉及蛋白质降解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均显著提高了瘤胃内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水杨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P<0.05);淀粉酶和蛋白水解酶活性方面,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均没有对各组活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5.
56.
57.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玉米根系形态变化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油115和正大619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玉米根系形态和根系内源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形成菌根后根系形态明显改变,根条数显著多于对照,并且接种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随菌根侵染率的上升而加大,差异极显著。生长60 d时,有菌根的玉米单株总根长度为788.61 cm,根系重量达8.26 g,均显著高于无菌根的对照。根系生长素含量随菌根侵染率上升而增加,并且显著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可以促使玉米根内生长素含量上升,根条数增多,增加吸收面积,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58.
牛的瘤胃臌气在农村又叫牛气胀,是饲料停滞胃腑内,异常发酵产气,超过胃的正常容积而引起牛腹膨气胀满作痛的一种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于春季,由于饲草干青接替,牛过食大量易于发酵产气的初春嫩草、带露水的青绿饲料、嫩树叶、紫云英以及菜叶等饲草引起胃内不能腐熟运化,产酵产气,瘤胃急剧胀大,肚腹胀满发病。 相似文献
59.
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的饲粮,采用4×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他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组分。3种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精料由玉米、大豆饼、大豆、麦麸、骨粉、食盐组成,粗料为干柞树叶。各组饲粮中约含粗蛋白10.3%,总能17.36MJ/kg。试鹿均为单圈舍饲,每头每日分两次喂精料2.5kg,自由饮水。每种饲粮经15天预饲期后,进入正式采样期。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NH3-N、TCA-P浓度影响较小(P>0.05);对pH值、TVFA浓度影响较大(P<0.01)。随日粮中精料比例增加,瘤胃内pH值显著下降,TVFA浓度显著升高。对瘤胃内VFA组分分析发现,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呈现出乙酸比例下降、丙酸比例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还指出,瘤胃内几项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规律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