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8篇
  8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氏雅罗鱼对盐碱水体的适应性,在吉林西部盐碱水体三王湖中移入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通过对其生长、食性和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其对三王湖的适应情况,并与吉林东部老龙口水库的氏雅罗鱼野生群体相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水体中氏雅罗鱼的生长均属于非等速生长类型中的正异速增长,肥满度指数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2.
以乌苏里拟鲿、氏黄颡鱼为亲本,建立了杂交(正交)乌♀×♂、(反交)乌♂×♀及乌苏里拟鲿和氏黄颡鱼自交4个试验组合,鱼苗在水泥池培育51d,放入土池网箱养殖,在412、710d分别测定了相应的生长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51、412、710d3个生长阶段比较,正交组合(乌♀×♂)全长、体质量均大于反交(乌♂×♀)和自交组合。整个试验期间4个群体质量绝对增加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特定生长率则下降。质量增加率以正交组最高,412、710d时,杂交组高于自交组,正交组与自交组差异显著(P<0.05),反交组与氏黄颡鱼自交组差异不显著(P>0.05)。(2)3个生长阶段子代群体肥满度,以氏黄颡鱼自交组最大。(3)杂交组在3个生长阶段均有超亲优势,分别相差1.005倍、1.472倍、1.818倍。(4)证明乌苏里拟鲿与氏黄颡鱼属间杂交及育苗生产可行。  相似文献   
23.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24.
魏刚 《淡水渔业》1987,(6):14-17,F003
本文对氏黄颡鱼♀同长吻鮠♂的杂种胚胎和幼鱼进行了观察。杂种幼鱼具有比同期氏黄颡鱼生长快的优势。杂种幼鱼具有相似子亲本的性状以及介子双亲之间的性状。证明对鮠科中这两种鱼的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瓦尼木层孔菌及其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木层孔菌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珍贵药用真菌,其野生资源稀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此对尼木层孔菌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主要对长江重庆段和嘉陵江北碚段性成熟的氏黄颡鱼雌雄个体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嘉陵江的雌雄氏黄颡鱼间在体重、体长、全长、体重/体长、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全长/体高等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长江的雌雄氏黄颡鱼间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差异显著。同性别不同水域间的氏黄颡鱼体高、体长/体高和全长/体高均差异显著,而体重、体长和全长均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7.
利用砚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砚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mm,2006年是减少突变年。(2)砚川流域3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182.23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高于平均值。(3)砚川流域春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小,夏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2.36%。(4)砚川流域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2月。(5)砚川37年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略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  相似文献   
28.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砚瓦河坝系工程建设对小流域洪水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于2006年在济源市砚河小流域下游的双堂村设立监测站,积累了2007—2010年4年8次洪水的监测资料。监测情况表明:坝系工程建设改变了小流域的汇流条件,使洪峰滞后11.4h,削减洪峰流量32.2%,延长了洪峰退水历时,洪峰峰形由尖瘦变得圆滑;坝系工程建设促使洪水在坝系内停留时泥沙沉淀,减少了洪水的含沙量和输沙量,减沙效益为次洪水含沙量减少21.2%、输沙量约减少10.0%。  相似文献   
30.
针对磁表面裂纹缺陷图像背景不均匀、对比度低和存在纹理干扰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Shearlet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的裂纹检测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NSST分解,得到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高频子带,然后利用各向异性扩散和改进的γ增强方法对高频子带进行滤波和增强;同时利用二维高斯函数对低频子带进行卷积操作来构造高斯多尺度空间,估计出图像的主要背景,并通过背景差法得到均匀的低频目标图像。最后通过重构NSST系数得到去噪和增强后的均匀目标图像,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区域连通法提取裂纹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准确率达92.5%,优于基于形态学滤波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方法和基于Shearlet变换方法等现有磁表面裂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