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仔猪快疫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当地农牧民群众称本病为"坡合吉利(藏语)"。本病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黄河谷地农业区的曲哇、红旗和塔龙三个村农户饲养的猪中广泛存在,感染率也很高,是拉加镇地区农户影响养猪业发 相似文献
32.
本文叙述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原昌麻河乡查仓和血麻两村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情况,并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天然草地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基础,具有数量、质量、空间结构等特征,然而影响天然草地质量的因素很多,致使对天然草地在生产、生态上的价值评价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准确描述天然草地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试验综合应用权重决策法[1]、灰色关联度[2]和相关性3种分析方法,对分布在玛沁县境内的19种天然草地类型的产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力求找出一种客观评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质量的方法,从而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优云乡属玛沁县西部,海拔4200m,平均气温-2.4℃,无绝对无霜期;每年6月份返青,8月底开始枯黄。全乡有31427头牛,2001年因出败发病10头,死亡2头;2002年发病50头,死亡8头;2003年发病100头,死亡30头;死亡率分别为20%、16%、30%。 相似文献
35.
36.
利用玛沁县历年草原虫口密度调查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尤其是温度与降水对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洛州玛沁县草原毛虫的灾害严重,危害面积达14.67×104 hm2,1993年最高虫口密度达500头·m-2,2003年也较为严重;1971-2007年的37年间玛沁县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递减趋势;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虫口密度与年降水量、虫口密度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关系(P>0.05)。虫口密度与前一年9月的降水量关系显著(P<0.05),与前一年9月平均温度、降水量二者关系显著,虫害的发生与前一年9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温度与降水适宜会使草原毛虫大量发生,导致严重虫害。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研究分析认为的“温度是草原毛虫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这一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玛沁县近年来温度升高与降水减少,使得温度不再是限制因素,而草原毛虫进行羽化、交配、产卵、孵化所需求的9月降水量成为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多出现流产、睾丸炎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卫生部、农业部《关于颁发“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的通知下,玛沁县对当地牛、羊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监测结果如下:1材料方法1·1血清来源玛沁县优云乡、当洛乡、东倾沟乡3 032头牛、6 258只 相似文献
38.
牛皮蝇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平均年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幼虫寄生于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引起痛痒不安。幼虫在深层组织内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引起皮下结缔组织增生,在寄生部位发生瘤状隆起,继而皮肤穿孔,损伤皮肤,影响皮革质量,给畜 相似文献
39.
青南三县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流行历史长、分布广、危害严重。为了使布病防治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控制和减少布病对广大牧民群众的危害及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发展,我们对玛沁、久治、班玛三县牛羊布病开展了“稳定控制区”监测。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掌握玛沁县地区绵羊肝片形吸虫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11年7~10月在定点屠宰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被检羊来自玛沁县大武镇、大武乡、雪山乡、东倾沟乡、拉军镇5个乡镇。随机采集5个乡镇142只绵羊的新鲜粪便,每份约5g,加入10~20倍清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