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7篇
  5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1997年新刑法第三十条对单位犯罪进行了客观描述,但并没有揭示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没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单位犯罪的定义。如何界定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理论界存在多种不同的论述。笔者在对各种论述简要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国家机关、私营企业、村民委员会是否应属于单位犯罪主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2.
犯罪生成是指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形成。在犯罪生成过程中,首先必须有危害行为的客观存在,此乃生成犯罪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立法评价与司法评价最终促成了犯罪的生成。立法评价是犯罪行为的定义过程,而司法评价则是立法评价在实践中的具体实现,它能动地决定着犯罪的生成。因此,我们应制定合适的刑事政策即定罪政策与刑罚政策,才能更好地打击与预防犯罪,创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3.
犯罪大量存在,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本文通过反思我国目前的几种主要犯罪对策,剖析了其弊端与不足;通过分析犯罪产生的真正根源,论证了社会不和谐是犯罪的原因,犯罪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建设和谐社会是犯罪的治本之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当通过在经济、社会保障上注重公平,在政治、社会管理上发扬民主,在道德、文化建设上强调诚信友爱,来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与防控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4.
1 农村涉电犯罪的特点 1.1 被清退的农村电工窃电犯罪较多.部分被清退的农村电工有一定的电工知识,因被清退而不满,盗窃或破坏电力设备.  相似文献   
115.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秩序与金融秩序的逐步稳定,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由此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在农村愈演愈烈。因此,对于在农村的生态环境的刑法保护问题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原因进行剖析,探讨污染环境罪保护的法益。并且在大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充分汲取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对于治理污染生态环境类犯罪的相关刑法认定规制,扬长避短,将农村水土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排放污染的行为等纳入涉及到新的相关刑事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使得对于污染生态环境类犯罪的相关刑法认定规制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完善,进而更好的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6.
夏日,蚊虫叮咬;隆冬,寒风刺骨。在"三电"设施路经的荒野中,夜色苍茫,随时可以看到一名年轻民警指挥着警犬腾挪闪跃,时而驻足闻嗅,时而循线追踪。这是贵州省安龙县公安局带犬民警何松指挥警犬"小丫",为保护全县"三电"设施安全而艰辛工作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7.
晋海  程澄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1):111-115
破坏植物资源犯罪属于法定犯的范畴,基于“知法推定”立场的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观点已难以适用。对于违法性认识定位问题,我国学界和大陆法系国家都存在“故意说”与“责任说”的分歧。由于故意说存在逻辑和体系上的缺陷,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要素更为合理。在破坏植物资源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将违法性认识作为责任阻却事由进行考察。考虑到违法性认识在证明中的困难,实践中建议采用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即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可避免性作为判断标准。对于违法性认识错误不可避免性的认定须具备两点,即行为人对破坏植物资源行为的违法性存在认识困难以及为避免错误,行为人曾努力查明法律。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针对大学生几种主要犯罪事实,来剖析一下其犯罪心理成因及对策,以期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0.
世纪之交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体现为经济领域的从非市场国家到市场国家的转变,而且还体现为政治领域的从非法治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转变。 在这场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转变中,农村与农民问题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犯罪问题也应该重点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犯罪问题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政策的确立,中国开始了一场从人治国家到法治国家的艰难转变。在这场巨大的嬗变中,农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3年5月份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则把这个问题上升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