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2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33篇 |
水产渔业 | 41篇 |
畜牧兽医 | 34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李新锦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2):39-39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发明的集约高产免守候采纯天然蟾衣的国家专利技术及配套技术优点多。此技术胜过前四代技术,第五代技术全免守候,不影响人白天上班和晚上睡觉,蟾蜍不吃衣,不必用药物,让活蟾蜍连续脱衣,整衣率可大大提高,一个人一天可管2000只蟾蜍脱衣。 相似文献
62.
63.
为了解长江区域的水生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受胁及保护现状,本研究以长江水系自然分区为主将长江流域分为11个地理单元,采用编目法揭示区域内的水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使用G-F指数方法测度区域物种多样性;运用权重赋值法评估区域内物种的受胁现状及各区域的保护优先性。结果显示,该流域的水生两栖爬行动物共281种,其中两栖类225种,隶属2目9科37属;爬行类56种,隶属3目9科22属。该流域的水生两栖爬行动物特有种及其比例分别为119种和42.35%;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及比例分别为60种和22.06%;受胁物种数和比例分别为102种和36.30%。物种多样性总体呈现出“上游高下游低和右岸高左岸低”的分布格局;对于水生两栖动物,金沙江-雅砻江流域 (JSYL)、岷江-沱江流域 (MJTJ)和乌江-赤水河-清江流域 (WCQ) 保护优先性更高;对于水生爬行动物,江源区 (JY)、太湖流域 (TH)和中下游干流区间 (ZXG) 保护优先性更高。研究表明,长江流域的水生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不可替代性强,保护关注度大,保护紧迫性高,建议进一步加强流域内本底资源调查,建立科学高效的联防、联控一体化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区域物种多样性监测及评价机制,以及注重增加科研投入与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本研究为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李新锦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2):66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65.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还保护了环境,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完整蟾衣、推广养殖方法,推动养殖向生态环保高效方面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6.
李新锦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F0004-F0004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农技师,养殖研究蟾蜍多年,经验丰富,效益可观。据介绍:蟾蜍俗名癞蛤蟆,过去在农村野生蟾蜍遍布都是,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人工养殖蟾蜍采集中药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农技师采取收购蟾衣的方法,并且向出售人进行奖补,推动养殖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7.
宋成国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6):49-49
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技术人员总结出了用海带粉末作龟饲料添加剂,有效地改善饲料的营养结构及相关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8.
李新锦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12):48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技术人员,在繁殖中华大蟾蜍上取得了成功,就解决蟾蜍安全过冬介绍了三条经验:1、在饲养场中间或周边地带开挖几条水沟,沟总面积占场地面积10~20%,沟内蓄水30~100厘米深,北方还应深些。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0~30只蟾蜍。寒冬季节结冰,早上应把冰面打破,以利氧溶入水中,不因冰封而导致水下蟾蜍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69.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8)
蟾衣,又称蟾壳。是蟾蜍自脱下来的表皮,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肝病等疑难顽固疾病的天然良药,市场前景好。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蟾衣采集器”对蟾衣生产带来新的变革,研究所技术人员总结出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70.
张新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2):58-58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养殖蟾蜍上有顺口溜:投入低、效益高、管理省事还算巧。技术简单强度小,列入环保都说好。蟾酥蟾衣是药材,蟾蜍环保促平衡,人工繁殖势必行。天敌少、病害少、养殖农田周边害虫少。市场信息把握清,上马先把技术掌握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