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凤鹤  李建国  徐希莲  陈强  杨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08-16811
[目的]筛选野生传粉熊蜂,经过人工繁育,应用作物传粉。[方法]采用室内饲养驯化与人工饲喂,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由独居受精蜂王经65 d的精心管理发育商品蜂群,为多种作物传粉。[结果]取代人工激素蘸花,提升果品品质。  相似文献   
52.
对山西五台山地区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进行连续观察,发现了火红熊蜂的年生活史:每年5月中旬越冬存活的蜂王陆续出蛰,大约取食2周后开始产卵;6月中旬第1批工蜂出房,并参加巢内各种工作,6月下旬蜂王开始产下第1批未受精卵;7月下旬雄蜂出房,8月中旬新一代的蜂王开始出房,出房后8~10 d性成熟,8月下旬在合适的天气出巢飞行进行交配;10月上旬交配成功的蜂王开始在选定的洞穴内进入休眠越冬状态。了解和掌握火红熊蜂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对火红熊蜂的人工饲养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韩蕾  董捷  黄家兴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904-1913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部基因组DNA,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所得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并拼接获得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本地blast 2.2.28+对构建兰州熊蜂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使用已知的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气味受体蛋白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搜索数据库获得兰州熊蜂的气味受体序列;使用EMBOSS1.5对气味受体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分析,利用GSDS2.0对家族序列的内含子与外显子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EME 4.11.2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基序分析,最后利用Clusta W 2.1、Trim Al 1.2、Phy ML3.0对兰州熊蜂、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气味受体家族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5个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个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5个假基因和159个气味受体。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气味受体家族外显子数目从4个到9个不等。其中Or 47—57的序列中外显子数量最少,为4个;Or 128—161中外显子的数量最多,为9个。根据基因结构的不同,将气味受体分为10大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序列都有相似的外显子长度与数量。Or 1—38、Or 69—85、Or 128—164这3大类所包含成员数较多(分别为38、17、37),其他7类包含成员个数都约10个,且每个类型中序列在染色体上都呈串联排布,其中Or 1—38中都包含一个较长的第一外显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在检索的10个保守基序中,除基序5为未知基序外,其他9个基序均包含在其保守结构域(7tm_6 domain)中。Or1—38与Or 39—46多数成员包含全部10个保守基序,基序2、3、4、9广泛存在于该家族成员序列中,这4个基序可能为该家族关键的功能区域。系统发育分析将Ors分为5个亚家族(I—V),其中亚家族II包含2种基因结构类型序列(Bl Or 97—100与Bl Or 69—85),亚家族V包含4种(Bl Or 1—46、47—57、86—95和101—107)。Bl Or 150—155与Am Or 122—139分别聚为两个分支,Bl Or 47—57与Am Or 63—65也发现类似的聚类,这表明在进化中,蜜蜂与熊蜂的Ors出现了特异性的扩张与缺失。在进化树中发现Or 115较早与其他成员分离,位于树的基部,推测该序列可能更接近气味受体家族的祖先序列。【结论】探明了兰州熊蜂的Or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该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部分成员保守基序丢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Or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罗文华  程尚  郭军  戴荣国  曹兰 《蜜蜂杂志》2010,30(11):19-21
通过对西红柿和辣椒两种农作物上熊蜂出勤行为的观察,发现熊蜂的出巢和归巢行为与农作物的品种无关,熊蜂对不同农作物的出勤访花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好性,环境温度会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特别是极致高温,将会严重影响熊蜂的出勤访花行为。  相似文献   
55.
山西熊蜂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南北狭长,纬度跨度大,海拔差别大,地形复杂,植物品种多,生态条件丰富,气候差异显著,适合熊蜂生存。经过历时5年行程3万余千米,对山西72个县的熊蜂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山西境内拥有熊蜂31种。  相似文献   
56.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在北京平谷区果树试验站为设施桃传粉, 以研究2 种蜂的传粉行为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小峰熊蜂授粉, 设施桃果实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果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果实(P<0.05)。2 种蜂授粉的设施桃果实发育历期不同,小峰熊蜂授粉区的桃果实比意大利蜜蜂授粉区的果实提前7 d 左右成熟。桃的生理落果高峰在小峰熊蜂授粉区出现2 次,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出现3 次。在小峰熊蜂授粉区, 距离蜂箱不同距离之间的桃座果率基本一致; 而在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座果率随着与蜂箱距离的增大而明显降低。小峰熊蜂授粉区桃树的平均座果率略高于意大利蜜蜂授粉区, 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2 种蜂传粉的设施桃果实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但二者均明显优于人工授粉组(对照)。和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桃果实相比, 经小峰熊蜂传粉后的桃果实, 单果重高, 畸形果率低(P<0.05)。本研究认为中国本土小峰熊蜂为设施桃的传粉效率优于意大利蜜蜂。  相似文献   
57.
1引言 现代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对授粉昆虫的需求日益增长。蜜蜂和熊蜂都是理想的授粉昆虫,熊蜂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比蜜蜂更适应温室环境为果、蔬作物授粉。因此,熊蜂的研究利用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许多国家已进行熊蜂大规模饲养和商品化出售。  相似文献   
58.
《中国蜂业》2020,(2):61-66
熊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在促进农业生产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发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mr基因编码的蛋白为SMRTER(SMRT-related and ecdysone receptor interacting factor),是一个转录因子。在模式生物中发现,Smr基因参与调控包括器官发育、代谢及其他多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利用基因合成技术获得熊蜂Smr基因的编码序列,并把它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产生SMRTER重组蛋白。然后,利用纯化的SMRTER蛋白制备兔抗SMRTER多克隆抗体。进一步的检测发现,此多克隆抗体对SMRTER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该研究对于更好理解Smr基因在熊蜂中所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密林熊蜂出归巢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试验和观察的方法,进行产卵前、后熊蜂王、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工蜂以及成群后蜂王、工蜂出归巢情况的研究。发现:产卵前蜂王40%蜂王不出巢,60%出巢但不归巢;产卵后的蜂王20%能归巢,80%不出巢;工蜂出房后但未成大群的蜂王和成群的蜂王不出巢,工蜂出归巢状况良好,熊蜂野外过夜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一套在熊蜂饲养中防治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