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大棚番茄熊蜂授粉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方  孙雄军  程鹏飞 《中国瓜菜》2013,26(5):34-35,38
为了研究熊蜂授粉技术在武汉市的应用效果,以武汉地区农户常规使用的2,4-D激素授粉方式作对照,引进设施番茄熊蜂授粉技术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熊蜂能在武汉地区正常授粉,熊蜂授粉番茄相对于传统激素授粉的番茄坐果率可提高14.34%以上,产量可增加18.65%以上,畸形果率可降低15.92%以上,平均单果种子数的增加最为明显,达到128.38%以上,番茄平均单果质量、平均单果腔室数、果形性状差异不明显.因此,熊蜂授粉的番茄产量高、商品品质和安全品质好,授粉效果优于激素授粉,但生产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12.
由于我国熊蜂授粉起步比较晚,种植户对熊蜂授粉的意义认识不足,熊蜂授粉技术欠缺,严重制约了熊蜂授粉技术在温室果蔬中的普及和推广.为了帮助广大种植户了解和掌握熊蜂授粉技术,笔者从熊蜂的种类、生物学特性、授粉经济价值、授粉利用情况以及熊蜂授粉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春季大棚西瓜蜜蜂授粉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对蔬菜产品供应中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服务的重点。改良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四省区熊蜂中微孢子虫的自然感染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SUrRNA基因序列检测鉴定方法,初步调查了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26种1008只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及种类.结果表明:其中有16种210只被微孢子虫感染,感染率为20.8%,白背熊蜂和西伯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红束熊蜂的感染率最低.内蒙古地区熊蜂微孢子虫的感染率最高,四川次之,甘肃与青海地区熊蜂的微孢子虫感染率最低.感染熊蜂的微孢子虫有熊蜂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发现于鳞翅目卷叶蛾科寄主上的Nosema thomsoni.这说明微孢子虫对我国熊蜂的感染很广泛.  相似文献   
115.
自然界中,昆虫是植物最主要的传粉者,熊蜂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植物间建立巧妙的适应关系,熊蜂也因此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应用授粉的主要昆虫之一。现从熊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二方面对熊蜂在植物授粉中的行为适应性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熊蜂的授粉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6.
为了了解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特点,为进一步利用传粉蜂资源和提高凤丹牡丹产量奠定基础,采用目测、拍照和秒表计时等方法研究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访花行为。结果表明,地熊蜂在凤丹牡丹上的单次访花时间平均为(10.99±0.59)s。单次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6.25±0.17)s。单花访问时间较长,平均为(61.51±5.92)s。访花间隔时间平均为(10.27±0.65)s。地熊蜂平均每分钟访花(0.92±0.79)朵。访花量与上柱头量有极显著相关性。在晴朗天气,地熊蜂在6:30—6:40、温度为11.2~12.8℃时出巢活动,在8:30达到日活动高峰期。10:30以后,温度高于26.1℃时,地熊蜂访花不活跃,部分开始回巢。地熊蜂授粉的凤丹牡丹结籽率平均为(54.67±3.2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地熊蜂为凤丹牡丹传粉能提高凤丹牡丹的结籽率。  相似文献   
117.
试验测定和分析了Bombus pyrosoma、B.terrestris、B.patagiatus和B.lucorum 4种熊蜂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的喙长,结果表明:4种熊蜂的蜂王喙长与初生重均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同种熊蜂三型蜂间,蜂王喙长明显长于工蜂和雄蜂的喙长,除B.pyrosoma工蜂喙长明显长于雄蜂的喙长外,其他三个熊蜂种的工蜂与雄蜂喙长相等.同型蜂4种熊蜂间,B.pyrosoma和B.terrestris蜂王初生重和工蜂喙长分别相等,蜂王喙长和雄蜂喙长均不等,B.patagiatus和B.lucorum的蜂王初生重和三型蜂喙长分别相等,但前两者蜂王初生重明显重于后两者的,三型蜂喙长分别长于后两者的.  相似文献   
118.
日光温室番茄熊蜂授粉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日光温室的棚室结构阻碍了传粉昆虫的进入,蔬菜在开花期间得不到充足的授粉,从而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为此,生产上普遍采用人工辅助授粉。但人工授粉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最佳授粉时间难以掌握,特别在花期短、花量大的情况下,人工授粉效果不够理想,同时人工授粉常使用激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残留积累。为了提高番茄坐果率,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笔者在日光温室番茄上进行了熊蜂授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熊蜂授粉能明显提高番茄的品质和商品性,增产率达到13.5%~15.3%,300m2温室增值966~1478元,同时生产过程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19.
熊蜂是高海拔地区的重要传粉昆虫,在维持高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三江源地区熊蜂组成和分布情况,本研究对该地区熊蜂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1 467头熊蜂,利用形态学和基于16S rDNA基因、COI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对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有熊蜂21种,隶属9个亚属,其中优势种2种,为克什米尔熊和稳纹熊蜂,丰盛种和常见种均5种,偶见种7种,稀有种2种。该地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50 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743 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06 3,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3197;各行政区间有7~12种共有种,物种相似性系数在0.368 4~0.857 1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和保护三江源地区熊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0.
熊蜂和蜜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熊蜂和蜜蜂在日光温室中为草莓授粉的比较试验得出,熊蜂授粉比蜜蜂授粉的草莓畸形果率(分别为11.52%和17.74%)更低,差异显著(P<0.05);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3.9171g和33.1156g)较重,差异不显著(P>0.05);VC平均含量(分别为0.6660mg/g和0.5970mg/g)较高,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平均值(分别为4.93%和6.03%)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可滴定酸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5mmol/g和0.1265mmol/g)较低,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了熊蜂比蜜蜂更适合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