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热值能够反映植物组织的生命活动、生长状况差异以及各种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海高、红矮、黄矮、香水椰子4个主栽椰子品种的叶片干质量热值进行测定,发现4个品种叶片干质量热值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在夏季的9月份达到最高,秋季的11月份最低,进入冬季后又有所回升。从年平均干质量热值来看,黄矮品种高于其他3个品种,与海高、红矮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与厦门地区8种棕榈科植物叶片干质量热值相比较,椰子的平均干质量热值普遍低于灌木类棕榈,高于乔木类棕榈假槟榔,低于董棕和大王棕,这也符合高热值的灌木类棕榈比低热值的乔木类棕榈更耐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2.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各层次优势种热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层次优势植物热值一般规律,可为该群落能量特征和生态效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2年用PARR 1281型氧弹热值仪测定了该群落不同层次21种优势植物不同器官(部位)热值. 结果表明, 季风常绿阔叶林各优势种的平均干重热值在15.92~19.66 kJ/g间,乔木1层干重热值以厚壳桂最高, 乌榄最低; 乔木2层华润楠最高, 云南银柴最低; 层间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和杖枝省藤分别为19.73和18.19 kJ/g; 灌木层干重热值最高仍为厚壳桂, 最低为云南银柴; 草本层植物干重热值在15.92~17.52 kJ/g之间. 各层优势种平均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都表现为: 层间藤本>乔木1层>乔木2层>灌木层>草本层. 植物器官去灰分热值存在差异, 乔木1层中锥栗、荷木树皮及厚壳桂、乌榄树叶最高, 乔木2层中云南银柴根最高, 层间植物叶>干>根, 草本植物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 同种植物(厚壳桂或云南银柴)在不同层次中的去灰分热值没有明显差别, 器官生长的年龄(或直径)对去灰分热值有影响, 随年龄增大, 去灰分热值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3.
安丘大姜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量元素肥料对大姜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探索最佳的施肥水平,在安丘大姜上安排了锌、硼、铁三种微量元素3414试验(三个肥料因素、四个施肥量水平、十四个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大姜增施Zn、B、Fe微量元素肥料对其生育性状有不同程度促进影响,同时产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达0.5%-15.6%。通过回归方程分析,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用硫酸锌40.1kg/ hm2,硼砂25.4kg/ hm2,硫酸亚铁600.8 kg/ hm2,产量可达84851 kg/ hm2。最佳施肥每公顷增加产量5988.5 kg,增产7.6%,每公顷增加产值11977元,投入产出比为1︰27.64,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4.
基于工业分析指标的秸秆生物炭热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的预测秸秆生物炭热值,选取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和水稻5种农作物秸秆,经过粉碎、干燥后进行炭化处理后,获得175个秸秆生物炭试验样品,并按相关标准测定其热值及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在分析炭化工艺、工业组成与高位热值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方法建立基于工业组成的秸秆生物炭热值的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炭化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炭样品的热化工特性,炭化温度对热值影响最明显,保温时间与升温速率对热值影响小。通过方差分析检验,基于工业分析组成建立的秸秆热值曲线拟合方程都是显著的,其中基于灰分、灰分和挥发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灰分和固定碳的秸秆热值曲线拟合方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5.
《林业资源管理》2019,(5):104-112
植物热值是衡量第一性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热值的研究概况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植物热值在各群落、科间、种间、无性系、器官等不同层次上的差异,以及凋落物和薪材等热值的研究;热值随季节、年龄和群落演替过程等时间尺度以及经纬度、海拔等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其次,总结了影响植物热值的因素,包括含碳量、灰分含量以及有机质的含量等内在因素和自然环境、栽种方式、管理措施以及贮藏方式等外在因素。最后,对当前植物热值研究的不足及未来进行了展望与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36.
桉树幼龄能源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营造能源林的1年生桉树无性系DH201-2和DH32-29两种林分进行了调查,并对6种不同密度配置下林分生长量、生物量现存量、热值以及能量生产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对两个无性系高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密度与胸径生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蓄积生长受密度效应的影响极显著;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则相反;热值受密度影响较小或无影响;能量生产效果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造能源林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多的生物质能,因此在营造能源林的时候,应结合立地条件适当密植,以提高能源林产量。  相似文献   
137.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的干质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以及释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其干质量热值大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分解到180 d时下降到最低点。分解时间对其干质量热值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花吊丝竹的干质量热值与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除绿竹外,沿海沙地竹林各竹种能量现存量1 a内波动较大,黄甜竹的年平均能量现存量最高,达2.67×103kJ.m-2;台湾桂竹最低,为1.63×103kJ.m-2;绿竹变化较为稳定,集中在1.72×103kJ.m-2左右。细根在分解过程中,能量是逐渐损失释放的,在分解300 d后能量损失率均在68%以上,高节竹能量损失率最大,达77.74%。总体上,各竹种细根分解能量平均损失率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分解完毕时能量平均损失率达73.96%;各竹种在分解初期能量损失差异较大,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8.
湖南耐寒桉树主要化学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南引种的邓恩桉、多枝桉、赤桉、巨桉、广叶桉、樟脑桉、小果灰桉等7种桉树进行了化学成分与热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化学性质与国内引种的桉树相比略有差异,纤维素含量较低,在41%~45%之间,木素含量较高,在24%~30%之间,多戊糖含量较高,在20%~29%之间,有机抽提物、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1%N aOH抽提物含量较高;其热值分析结果与煤、石油其它燃料相比,热值较小,灰分少,没有硫磺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9.
四个杨树无性系苗期能源林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a生杨树无性系能源林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4个无性系的生长量、生物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C含量以及热值和灰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年动态均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杨树无性系Y208的纤维素含量、C含量和热值较其他3个无性系高.  相似文献   
140.
根据三江平原毛苔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及有机物组分含量的测定,分析了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动态变化及与有机物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随着分解的进行,O~10cm埋藏深度下毛苔草枯落物热值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最后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10~20cm埋藏深度下毛苔草枯落物热值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分解初期降低速率较大,后期降低缓慢。(2)从分解天数与有机物各组分的相关性来看,0~10cm、10~20cm层枯落物中C、C/N和纤维素与分解天数呈显著负相关性,表明随着分解的进行,枯落物中C、C/N和纤维素含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10~20cm层枯落物中N与分解天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从不同埋藏深度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与有机物各组分含量的相关性来看,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与枯落物中木质素含量呈显著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明确沼泽湿地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能量流动特征,为完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能量生态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