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61.
猪囊虫病又称"豆猪肉"、"米猪肉",是由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虫)引起的人、猪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组织,有时也寄生于实质器官和脑中。因为猪囊虫主要寄生在咬肌、膈肌、腰肌、肩胛外侧肌、股部内侧肌、脏器中以心肌为常见,所以这些部位在宰后为重点检验部位。  相似文献   
62.
羊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的脑和脊髓引起疾病。患病羊几乎是羔羊和2岁以内的年轻羊,山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2006年3月,我市一养羊户饲养的羊发生了本病,现将诊治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河北省山羊多头蚴和犬多头带绦虫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河北省涞源县、阜平县和易县的山羊和犬进行绦蚴虫感染情况调查,并通过PCR技术对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p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确定多头蚴和多头带绦虫之间的种系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山羊多头蚴与犬多头带绦虫感染率分别为2.38%和15.33%,通过DNAStar软件分析,所获得多头蚴和多头带绦虫分离株分别与四川多头带绦虫分离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8.9%~99.5%和99.5%~99.8%,确定羊多头蚴为犬多头带绦虫的幼虫。  相似文献   
64.
一例严重感染细颈囊尾蚴病的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笔者在2010年10月担任陕西省岚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驻某生猪定点屠宰厂官方兽医,在值班时发现了这副感染猪细颈囊尾蚴病的猪肝,请人拍下的照片。特征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是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泡状带绦虫(Taenia  相似文献   
65.
<正>"米猪肉"是对患猪囊尾蚴病的病猪肉的俗称。由于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中,形成与周围肌肉组织界线清楚的白色包囊,这种白色包囊可以从肌肉组织中剥离,类似米粒状,所以称作"米猪肉",这种寄生虫病又名猪囊虫  相似文献   
66.
1996年1月和1997年11~12月用蠕虫学剖检法检查鸭20只、鹅50只,于鸭体发现鸭对体吸虫1种, 于鹅体发现富川棘口吸虫、未定种棘口吸虫、矛形剑带绦虫、鸡蛔虫、异形同刺线虫和鸡异刺线虫等6种,优势种为异形同刺线虫.  相似文献   
67.
<正>1猪绦虫病的流行病学1.1病源猪绦虫病是一种由链状带绦虫在人体小肠寄生引起的疾病,与牛带绦虫病类似,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我国多地发生过地方性流行,以在卫生条件差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多发。人既是猪带绦虫的最终宿主,引起猪带绦虫病,又是它的中间宿主,引发猪囊尾蚴病,因此人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肉绦虫的成虫为乳白色,带状,薄而透明,长2~4 m,直径0.6~1 mm,顶端有突起,约有25个钩,  相似文献   
68.
剑带绦虫病是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寄生于鹅、鸭小肠内所引起。本病分布于全球,多呈地方性流行,幼禽发病最严重。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在俄罗斯和加拿大的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鹅感染最为严重,也波及鸭和许多野生游禽。我国黑龙江、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和江西的鹅均有感染。现将一起鸭患剑带绦虫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9.
研究避开庞大的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以构建六钩蚴发育阶段的cDNA表达文库为策略,利用pSPORT1质粒表达载体首次成功构建了表达文库。经库容量、重组率和代表性测定,库容量达5.0×106,重组率100%,用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六钩蚴发育阶段10ku基因、18ku基因和45W基因家族的A型、B型、C型转录本,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应用快速筛选质粒表达文库和克隆免疫原基因的技术,成功地筛选和克隆到TsO1基因,其完整阅读框架(ORF)为393bp。将其登录到GenBank(AY327451),经BLAST分析,证实是猪带绦虫六钩蚴发育阶段的1个新免疫原基因。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从江及都匀牛带绦虫感染牛、猪的寄生部位分布及其形态鉴别虫种。方法 取贵州从江县及都匀市牛带绦虫病人虫体的3节孕节(约30000~40000虫卵)直接喂养14日龄约克种乳猪2头和17日龄荷兰乳牛犊2头,于62日龄、67日龄剖杀,观察囊尾蚴分布、形态、测量大小.观察成熟情况。结果 都匀牛带绦虫试验感染猪、牛,其囊尾蚴寄生在肝脏。从江牛带绦虫试验感染牛,其囊尾蚴寄生在全身肌肉,感染猪则仅寄生在肝脏。从江及都匀牛带绦虫感染猪牛后,两者囊尾蚴寄生部位不同。都匀牛带绦虫感染的猪囊尾蚴原头节有两圈类似小钩的点状结构,而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后原头节无小钩。结论 根据从江及都匀牛带绦虫感染牛、猪后囊尾蚴的寄生部位及其原头节小钩的差异,可以证实都匀牛带绦虫是亚洲牛带绦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