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0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讷河市于1985年7月首次发生鹅矛形剑状带绦虫病,造成鹅幼雏、中雏严重死亡。以后,虽然经过认真的防治,基本控制了发生。但每年还是时有发生,特别是2002年,在我市部分乡镇又有大批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rta)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所引起的。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  相似文献   
3.
猪囊尾蚴病是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囊尾蚴病是肉品卫生检疫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四部规程"列为的必检项目.我从事兽医临床与动物检疫工作多年,对该病的检疫鉴定与综合防制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发病原因 猪囊尾蚴病的发生与人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食肉方法密切相关.如人吃了未煮熟的含猪囊尾蚴的肉,猪吃了含此病原的人类粪.该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亚洲带绦虫和链状带绦虫六钩蚴对中间宿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以链状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乳猪,对感染前后及对照组乳猪进行了外周血细菌培养、血清D-乳酸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内毒素显色基质鲎试剂法定量检测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种带绦虫虫卵经消化道感染第4天的乳猪中,分别有1头乳猪的外周血细菌培养由感染前的阴性转为阳性,检出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各感染乳猪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含量均较感染前增高(t检验,P<0.05);光镜下可见肠黏膜明显损伤,损伤级别为Ⅲ~Ⅳ级;电镜观察可见小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线粒体肿胀甚至破裂,小肠微绒毛排列紊乱或脱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猪囊尾蚴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试验选择四川省雅江县呷拉乡猪带绦虫病患者,给其口服槟榔-南瓜子驱虫,收集、制备虫卵悬液(8万个/mL),再给3头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猪灌胃虫卵悬液,每头1 mL,40 d后收集、制备猪囊尾蚴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PVDF膜),用自制的大鼠抗猪带绦虫LDH血清作为一抗、健康大鼠血清作为阴性对照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207±9)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Mr)为14 400~94 000,等电点(pI)为3.0~10.0;试验组特异性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为1个,阴性对照未见阳性杂交斑点;将Western-blotting检测的抗原抗体阳性杂交斑点与原双向电泳凝胶斑点进行比对,找到对应蛋白斑点,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析后初步确定该蛋白斑点的pI/Mr为7.03/35 368,与猪带绦虫LDH的pI/Mr理论推导值接近,说明猪囊尾蚴表达LDH。  相似文献   
6.
<正>羊瘤胃积食又称前胃积食,是因瘤胃充满大量食物,食糜滞留而引起的严重的消化不良性疾病。细颈囊尾蚴系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其常寄生于猪、牛、羊的腹腔处,剖检患畜可在肝脏、浆膜、大网膜、肠系膜等腹腔组织、器官上发现豌豆大到鸡蛋大的囊状物,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囊泡上长有高粱粒大的白色颗粒。1临床症状死亡山羊消瘦,被毛粗糙,腹部膨大、坚实,皮肤及可视黏膜无明显异常。病羊普遍消瘦,被毛粗糙、凌乱,起卧不安,拱背站立或躺卧,腹部膨大,大便干硬,小便少,部分山羊有反刍、嗳气减少,后肢踢腹,步态摇晃,转圈,呻吟,左肷窝充实、凸出等症状。2剖检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新型猪囊尾蚴疫苗,将猪带绦虫六钩蚴阶段编码 TSOL18 的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经筛选、鉴定及 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重组质粒 pVAX1/TSOL18 转染 BHK-21 细胞,通过 SDS-PAGE、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中表达的 TSOL18 抗原。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质粒 pVAX1/TSOL18 可在 BHK-21 细胞中表达TSOL18 目的蛋白,表达蛋白能被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所识别。动物免疫试验表明,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为猪囊尾蚴病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目的在于制备抗猪带绦虫TSOL18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单抗对六钩蚴的杀伤作用。采用SephadexG-100纯化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蛋白;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建立能分泌抗TSOL18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通过ELISA叠加试验进行mAb的抗原表位分析;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TSOL1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及腹水效价;采用抗TSOL18单克隆抗体对激活的猪带绦虫六钩蚴进行体外六钩蚴杀伤试验,观察单抗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活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获得12株稳定分泌抗TSOL18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识别2个不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表位的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分别为1×102、1×106。抗体体外六钩蚴杀伤试验结果证明,在有补体的情况下,多抗和单抗作用6 d后,六钩蚴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表明单抗对六钩蚴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猪囊虫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人的有钩绦虫(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中所引起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危害人、畜,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了掌握民和县满坪地区猪囊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为今后的防  相似文献   
10.
1绦虫的种类及发育史绦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棘盘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楔状变带绦虫、漏斗绦虫、双孔绦虫、片形皱缘绦虫、膜壳绦虫。但最常见的有4种,即棘盘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最短的长约1—3厘米,由4~9节片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