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62篇
  414篇
综合类   1333篇
农作物   132篇
水产渔业   293篇
畜牧兽医   936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胆碱和氯化胆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博览》2004,(3):45-46
1性质胆碱代号维生素B4。在动物代谢过程可以产生。因此,相当一部分学者不主张将其划为维生素类。但由于胆碱作为甲基的供体及其在神经和脂肪代谢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饲料的一种添加成分颇受人们重视。胆碱自然存在于绿色植物、谷实、豆类、酵母中。鱼粉、肉骨粉和内脏粉中含量丰富。饲料用品为胆碱的盐酸盐,通常称氯化胆碱,水溶液为粘稠液体。用氯化胆碱70%的水溶液加入细麦麸、稻壳粉或二氧化硅等赋形疏散剂,可制成含氯化胆碱50%的粉状产品。氯化胆碱以及含50%氯化胆碱的粉剂商品,如不密封或加包被隔离,二者均易吸潮,故应密封干燥保存。氯…  相似文献   
82.
在预试验基础上,选用5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N-氨甲酰谷氨酸混悬液经口服灌药的剂量分别为1/2 LD50(每千克体重2500 mg)作为高剂量组经口灌服染毒,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灌服剂量分别为1/4 LD50(每千克体重1 250 mg)、1/8 LD50(每千克体重625 mg),另设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无菌水阴性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于第2次给药后6 h取材、制片,在油镜下观察微核,计算微核率。试验结果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对小鼠骨髓细胞的微核率无显著影响,表明N-氨甲酰谷氨酸无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3.
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季潮土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氨挥发是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肥料种类、用量和施用时间等因素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对华北平原不同施肥处理(新鲜牛粪与尿素配施、堆腐牛粪与尿素配施和NPK单施)下,冬小麦生长季粘质潮土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占肥料氮用量的1.23%~1.97%,主要来源于追肥,占整个小麦生长季氨挥发总量的80%左右。不同施肥处理强烈影响氨挥发强度,新鲜牛粪与尿素配施处理氨挥发损失量最高,氮素损失率为1.97%,显著高于堆腐牛粪与尿素配施和NPK单施。基肥期氨挥发速率与气温密切相关,追肥期土壤含水量和NH~+_4-N浓度是影响氨挥发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84.
NO^—3—N及NH^+4—N对烤烟N,P,K,Ca,Mg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5.
水稻纹枯病抗性反应中主要防御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的抗性与其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间的关系;对抗纹枯病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系)HX、特青和七丝软占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分析测定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各个品种(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参试的3个品种(系)的水稻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病品种(系)与感病品种相比,其PAL、PPO、POD的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要晚,但其达到的峰值要大,且持续时间要长。在未接种时,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就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七丝软占的POD活性,而PAL、PPO活性在未接种时,抗、感病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6.
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过程氨挥发的作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水生植物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严重的现状,探讨以生物质炭为添加剂的堆肥体氨挥发控制技术,以伊乐藻和稻草为供试材料,采用静态高温好氧堆肥的方法,在生物质炭不同添加比例条件下,监测了伊乐藻与稻草混合堆置过程中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整个堆肥过程中,氨累积挥发量与生物质炭添加比例关系密切(P0.01),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的常规对照处理相比,添加比例为5%、10%的处理增加了氨的累积挥发量,而添加比例为15%、20%的处理降低了氨的累积挥发量;不同堆肥时间段,生物质炭不同添加比例处理0~3 d的氨累积挥发量均大于对照,4~6 d的氨累积挥发量,除添加比例5%处理外,均小于对照;伊乐藻堆肥体的氨挥发速率与堆温、铵态氮含量具有显著的偏相关性,其偏相关性均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增加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不仅提高了堆肥温度,对堆肥体的氨挥发损失具有负向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堆肥体的铵态氮含量,对堆肥体的氨挥发损失具有正向的抑制作用,生物质炭对伊乐藻堆肥体氮素的氨挥发损失具有促进与抑制双重性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87.
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方法,探讨了施肥水平、添加不同碳氮比(C/N)有机物、不同类型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及温度对含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DMPP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DMPP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DMPP尿素配施低C/N比的有机物鸡粪,氨挥发损失增加6.0%;而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则表现为可抑制78.2%的氨挥发损失;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在肥力高的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严重,而在酸性红壤和阳离子交换量高的青紫泥中挥发损失量较低;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饱和持水量时,氨挥发损失表现为急剧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氨挥发损失的量快速递增。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和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是减少农田氨挥发损失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8.
为揭示隆回植烟土壤全钾含量偏高以及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偏低的现象,并探索其影响因子,笔者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地统计学方法对隆回植烟土壤2012年各乡镇488份土样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隆回植烟土壤全钾平均含量为27.0 g/kg,处于“高”水平,速效钾与缓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91.8、254.8 mg/kg,均处于“低”水平;(2)除中部广泛分布着“适宜”含量的缓效钾,其余大部分植烟乡镇处于偏低水平;(3)速效钾与缓效钾在不同质地土壤与不同类型土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速 效钾与有机质和pH 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速效钾=0.788X 有机质+65.51,R2=0.9918**,Y 速效钾=6.04XpH+55.40,R2=0.9798**;(4)中粘土、中壤土、石灰土、红壤与水稻土钾肥肥力效果较好,且在适宜范围应尽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  相似文献   
89.
石油污染土壤鞘氨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16S 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丽沙  李慧  张颖  王亚菲  徐慧 《土壤学报》2011,48(4):804-812
鞘氨醇单胞菌是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重要功能微生物。然而,采用属特异引物直接从PAHs污染土壤中检测鞘氨醇单胞菌进而研究鞘氨醇单胞菌在污染土壤中的多样性、种群结构及其与PAHs污染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自行设计鞘氨醇单胞菌属特异性引物,通过16S rDNA-PCR-DGGE技术对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鞘氨醇单胞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设计的鞘氨醇单胞菌属引物732f-982r能够特异、灵敏的从环境样品中检出鞘氨醇单胞菌。当沈抚灌区原位污染土壤的PAHs浓度小于5 mg kg-1时,鞘氨醇单胞菌多样性随着PAH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初始PAHs浓度高的实验室模拟实验土壤,其鞘氨醇单胞菌多样性较低。鞘氨醇单胞菌种群结构受污染土壤总石油烃(TPH)含量的影响,TPH含量接近的土壤,鞘氨醇单胞菌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90.
脱毒和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脱毒苗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内源激素含量及块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徐薯18甘薯苗为材料,设置脱毒原种苗(VF)、氯化胆碱(LH)浸根、叶面喷洒壮丰安(ZFA)、未脱毒徐薯18苗(CK)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对块根产量、块根日增长速率、T/R值、不同时期叶片及块根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VF和LH处理使甘薯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1.0%和24.2%,达极显著水平;ZFA处理使块根干物质产量两年平均增产5.2%,未达显著水平;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日鲜重增长速率;脱毒和氯化胆碱浸根处理可显著降低生长前、中期的T/R值,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叶片的IAA含量、CTKs含量和GA4含量,提高膨大高峰期块根的CTKs含量、ABA含量和IAA含量,并使高峰期提早出现3~4周;壮丰安处理显著降低了中后期叶片的GA4含量和ABA含量,提高了叶片CTKs含量、IAA含量及生长后期块根的CTKs、ABA及IAA含量,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VF、LH和ZFA处理全面改变了甘薯源、库器官多种激素的含量水平,有效延缓叶片的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控制甘薯地上部的群体并防止茎叶的徒长,使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与地下部块根的膨大更为协调。有利于块根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