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1篇
  44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85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一)加强饲养管理1.在管理上,要重视保温防寒。平时注意关好门窗,严防冷风和贼风侵袭。舍内空气污浊,氨气味浓,不利于鸽子健康成长,为保持空气清新,建议养殖户在晴天中午阳光充足、气温较高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2.
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氨和尿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氨和尿酸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从肉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饲养在4个独立的、环境可控制的实验舱内.4个环控仓氨气浓度设计如下:0~3周龄分别为0、13、26和52 mg/kg;4~6周龄分别调整为0、20、40和80 mg/kg.结果:氨气对0~3周龄肉鸡的ADG、ADFI、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52 mg/kg氨气组可显著降低饲料转化效率(P<0.05);在4~6周龄,80 mg/kg氨气组可显著降低肉鸡的ADG和ADFI(P<0.05).料肉比和死亡率随氨气浓度的提高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血氨浓度随着环境中氨气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氨气浓度对血清尿酸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显示,肉鸡在0~3周龄舍内氨气浓度应不超过13 mg/kg,在4~6周龄应不超过20 mg/kg.  相似文献   
103.
一发病情况 本镇李某购进太湖雏鹅1000只,在一面积60余平方米的塑料薄膜棚内育雏。该棚没有门窗,四面塑料薄膜下垂到地面,用砖头和木板压紧,内装有6只250W红外线灯作取暖用。雏鹅在11日龄前一切正常,12日龄时有4只死亡,以后每天都有死亡,至3月5日现场检查发现,棚内共死亡56只。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实施氨基酸平衡技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酸化剂来降低家禽粪便中氮(N),以及通过添加液态蛋氨酸羟基类似物、纤维素、寡糖、益生素、酸化剂来降低家禽排泄物中氨气(NH3)等有害气体排放的环保型饲料配置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我国也发生过多起农药引起蜜蜂急性中毒的事件[1].农药对蜜蜂有多种暴露途径,即使施用农药时采取转移蜂群等管理措施,残留在作物叶片的农药仍可能引起蜜蜂中毒.根据美国农药登记资料要求[2],对蜜蜂急性经口毒性或接触毒性小于11μg/蜂的农药,需要提供叶片残毒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讨畜禽废弃物有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笔者用蚯蚓处理牛粪生成的蚓粪作为空气净化剂铺在兔笼下,通过比较对照舍与试验舍中二氧化碳、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评价蚓粪的空气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成年兔来说,蚓粪厚1 cm,可降低舍内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其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可降低110 ppm,氨气浓度最高可降低62.5%。因没能检测到兔舍中硫化氢的浓度,所以不确定蚓粪对其作用效果。蚓粪可用作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吸附剂,特别是对氨气的吸附作用更大,可起到净化空气,改善养殖环境的作用。建议成年兔舍内3天换1次蚓粪,以保证空气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研究日粮中纳豆芽孢杆菌对体外猪粪发酵液中氨气、硫化氢、粪臭素及菌群的影响。试验组生猪饲喂纳豆芽孢杆菌日粮,对照组无纳豆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试验组氨气、硫化氢、色氨酸、吲哚-3-乙酸、粪臭素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吲哚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猪粪发酵液优势菌以芽孢杆菌(CWBI B1434)为主,含量为26%;试验组以非解乳糖链球菌(AF201899)为主,含量为36%,其次为噬淀粉乳酸杆菌,含量为16%。结果表明纳豆芽孢杆菌通过调整猪粪菌群降低臭味物质浓度。为了减少舍外粪便污染,建议猪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8.
对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产生的氨气与厌氧发酵后沼液中的氨氮进行回收,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减污降碳的目的,还能获得氮肥产品,增加粪污处理的经济性。针对现有氨气捕集过程中设备体积大和灵活性差等问题,提出了采用中空纤维膜来实现氨气捕集的目标。采用空气吹扫氨水溶液模拟了不同情形下的氨气浓度与空气流量,测试不同情形下氨气捕集的通量和回收率,分析影响氨气捕集的主要因素和传质特性。结果表明,氨气向膜内传质的阻力主要受气相传质阻力和膜的传质阻力影响,低空气流量下气相传质阻力占主导地位。提升空气流量至5 L/min时,气相传质阻力比0.5 L/min时下降53.6%,此时膜内传质阻力占主导。氨气捕集通量随进膜氨气浓度的增大而提升。在空气流量低于1 L/min下,氨氮回收率高于95%,0.5 L/min时的氨氮回收率高于99%。在氨气停留时间足够的条件下,氨氮回收率仅与酸液吸收容量相关。在温度差和浓度差的影响下,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向膜内的吸收剂中传递。吸收剂中含质量分数26%的硫酸铵比仅含1%的硫铵溶液水回收通量高13.3倍,氨氮分离因子由41.6降低至3.06。酸液质量分数对氨气的传质无显...  相似文献   
109.
为系统研究大气/植被界面还原性氮(氨气和铵盐,NHx)的动态变化,选择华北典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于2016年8月和9月开展了2次综合观测实验,同步采集并测量了植被冠层大气中氨气和铵盐浓度(气溶胶和降水)、玉米叶片和土壤中铵盐含量。结果表明:实验期间(玉米抽穗期和花粒期),植被冠层氨气和铵盐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0.6±6.8μg·m~(-3)和5.9±3.3μg·m~(-3),变化范围分别为21.1~37.6μg·m~(-3)和2.1~8.0μg·m~(-3);降水过程造成植被冠层的气溶胶铵盐浓度下降了75%,这一比例(被降水湿清除的效率)显著高于氨气。玉米叶片中铵盐含量从植株顶端到底部呈现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0.17~0.25 mg·g~(-1)(抽穗期)和0.74~1.20 mg·g~(-1)(花粒期),且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日变化特征。抽穗期植株氨气补偿点为1.9±1.4μg·m~(-3),远低于大气氨气浓度31.4±4.8μg·m~(-3);花粒期植株氨气补偿点52.0±30.7μg·m~(-3),高于大气氨气浓度29.3±11.7μg·m~(-3)。8月10—13日玉米抽穗期,大气活性氮通过降水、气体和气溶胶3种途径输入到农田的总量约25 mg N·m~(-2)·d~(-1),是农田土壤和作物可利用氮的重要来源。农田氮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植被与冠层大气氨的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堆肥中不同氮素原位固定剂的综合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综合比较磷酸+氧化镁(PMO)、过磷酸钙(SP)和磷酸(PA)等3种氮素原位固定剂在堆肥化过程中对氮素损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堆肥品质以及成本的差异,进而选择合适的氮素原位固定剂,试验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强制通风模式(通风率均为0.25 L·kg~(-1)DW·min-1),在60 L发酵罐中进行模拟堆肥。结果表明,PMO处理能降低55.4%的NH3排放,但对N2O和CH4排放无显著影响;PMO堆肥产品充分腐熟,最终产品的晶体中鸟粪石相对含量达到78.3%。SP处理能降低37.5%的NH3和76.4%的CH4排放,对N2O无显著影响;氮素主要以氨氮形式固定。SP处理的成本最低,计算固定营养元素的价值后可实现利润4.0元·t-1。PA的NH3挥发率最低,仅为初始总氮的12.4%,但因氨氮积累导致堆肥未能彻底腐熟。鸟粪石沉淀技术是控制堆肥化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重要技术,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寻找磷酸的替代材料,以降低该技术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