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林业   256篇
农学   396篇
基础科学   165篇
  645篇
综合类   3098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222篇
畜牧兽医   1560篇
园艺   244篇
植物保护   81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479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2.5%氟铃脲·甲维盐微乳剂的研制,简述了该微乳剂的特点、配方选择、贮藏稳定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剂较乳油成本低、药效好、使用安全,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45nm波长下对试样中的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和苯磺隆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和苯磺隆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0.999 4、0.999 1;标准偏差为0.050、0.013、0.019;变异系数为0.29%、0.86%、0.53%;平均回收率为99.97%、99.93%、99.56%.  相似文献   
83.
NaCl胁迫对骆驼蓬属植物渗透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NaCl处理对骆驼蓬属植物幼苗生物量、植株中主要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的含量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蓬在NaCl浓度小于200 mmol/L,骆驼蒿和多裂骆驼蓬小于100 mmol/L时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干重的增加,超过相应浓度时,幼苗生物量明显下降。3种植物根系和叶片的Na 和Cl-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而增加,NO3-含量及K /Na 比则下降,K 对Na 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SK,Na增大,但多裂骆驼蓬叶片的离子运输SK,Na则降低,Ca2 、Mg2 含量有升有降。无机离子占总计算渗透势(COP)的68.37%~83.82%,但随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随NaCl浓度增大明显增加,有机酸和脯氨酸变化不明显。有机物质约占COP的16.18%~31.63%,且随NaCl浓度提高而增大。骆驼蓬、骆驼蒿和多裂骆驼蓬的渗透调节能力随NaCl浓度增加而增强,其中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大于根系,渗透调节能力骆驼蓬>骆驼蒿>多裂骆驼蓬,表明骆驼蓬比骆驼蒿和多裂骆驼蓬具有更强适应盐渍生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为探明大白菜霜霉病病原菌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采用凹玻片保湿法和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氟吡菌胺对寄生霜霉孢子囊萌发、芽管伸长、病斑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孢子囊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效果最显著,EC50值分别为0.113 3和0.291 8μg/m L;当氟吡菌胺质量浓度为8.00μg/m L时,对病斑扩展和产孢量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和72.48%,且对孢囊梗的产生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选用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氟吡菌胺对从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分离的60株寄生霜霉菌株的毒力,发现菌株之间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小,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EC50值范围为0.163 2~0.802 2μg/m L,因此可以将其EC50平均值0.405 3μg/m L作为寄生霜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85.
5%丁烯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5%丁烯氟虫腈SC 3种浓度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均很好,药后7d防效为99.41%~100%,药后14d防效为98.8%~100%。对水稻均无药害,但对蜘蛛、黑肩绿盲蝽、绒茧蜂等天敌有一定影响;药后7d绒茧蜂蜂茧数量比清水对照减少63.5%~84%;药后14d黑肩绿盲蝽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92%~100%,蜘蛛虫量比清水对照减少80.6%~87.1%。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360g/L吡氟·氟噻·呋草酮悬浮剂在小麦田的应用前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观察其对小麦田主要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对小麦及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60g/L吡氟·氟噻·呋草酮悬浮剂对小麦田主要杂草猪殃殃、蔺草、硬草、播娘蒿等一年生杂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药后180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0%以上,优于异丙隆常规剂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药后226d的土壤残留对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安全,对其苗期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梯度洗脱外标法对咪鲜胺.抑霉唑乳油的2种有效成分进行一次性定量检测,采用C18色谱柱,以0.012mol/L庚烷磺酸钠(pH=2.5) 甲醇=30 70;20 80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20nm。该方法中咪鲜胺和抑霉唑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5和0.024,变异系数分别为0.53%和1.13%.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100.1%。  相似文献   
88.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和甘蓝中氟啶脲残留量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乙腈均质提取,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8,回收率均大于8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土壤和甘蓝的检出限均为0.02 mg/kg。该方法可快速、灵敏、简便的检测出土壤和甘蓝中氟啶脲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89.
采用浸叶法、点滴法、夹毒叶片法、成虫药膜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卵、2~4龄幼虫、成虫的活性和对4龄幼虫的拒食活性,以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对不同虫态甜菜夜蛾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均不具有杀卵活性,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均对2龄幼虫活性最高,分别为3龄幼虫的1.50、6.17倍和4龄幼虫的22.25、44.95倍,对4龄幼虫胃毒活性分别为触杀活性的14.10、8.44倍;氯虫苯甲酰胺对甜菜夜蛾成虫毒力为氟虫双酰胺的25.53~34.19倍。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 至处理后48 h拒食率达到最高, 分别为 82.73%、84.1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维盐各浓度处理,处理试虫虫体皱缩、体节缩短,体重增加率明显低于对照和甲维盐各处理。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等渗透势(-0.79、-1.83 MPa)盐分胁迫(NaCl)和水分胁迫(PEG)对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幼苗生长及不同组织离子吸收分配的差异,探讨白刺抗旱和耐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83 MPa NaCl和PEG处理后白刺幼苗的株高、茎粗、主根长和干物重均极显著(P<0.01)降低,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 二醛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升高,其中NaCl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大于PEG处理。不同器官离子含量,NaCl各处理的白刺幼苗Na+含量均上升,K+含量均先升后降,Ca2+、Mg2+含量及K+/Na+、Ca2+/Na+和Mg2+/Na+值均下降;PEG各处理的白刺幼苗Na+含量均先降后升,K+、Ca2+、Mg2+含量均下降,K+/Na+、Ca2+/Na+和Mg2+/Na+值均先升后降。不同器官离子的变化幅度以根中最大,茎次之,叶中最小。白刺幼苗主要是通过盐离子的区域化分布和调节幼苗体内的离子平衡来抵抗盐害的,通过积累大量有机小分子物质来抵抗旱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