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83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703篇
林业   1307篇
农学   2695篇
基础科学   637篇
  1074篇
综合类   11709篇
农作物   1842篇
水产渔业   950篇
畜牧兽医   8162篇
园艺   1487篇
植物保护   1957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893篇
  2022年   1083篇
  2021年   1057篇
  2020年   826篇
  2019年   1066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754篇
  2016年   934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276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829篇
  2010年   1666篇
  2009年   1593篇
  2008年   1971篇
  2007年   1605篇
  2006年   1362篇
  2005年   1453篇
  2004年   1318篇
  2003年   1281篇
  2002年   998篇
  2001年   897篇
  2000年   765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57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8篇
  1953年   5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研究利用217个微卫星标记和336个SNPs标记对德国镜鲤F2代68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其中507个标记共组成62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2805.85cM,标记问平均距离为6-31cM;利用软件MapQTL4.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体重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14个与体重性状有关的QTLs,分布于9个连锁群。其中BIV-5-J有最大的LOD值,为4.46;BIV—I-1的LOD值最小,为2.25。单个QTL平均解释表型变异介于14.10%~45.50%之间,其中贡献率大于20%的主效QTLs有9个。通过BLASTX与斑马鱼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酰基辅酶A脱氢酶蛋白、胰淀粉酶仅2蛋白、Apoebprotein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蛋白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2.
双孢菇菌糠生物炭吸附Pb2+机制及其环境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Pb~(2+),开发利用菌糠生物炭吸附剂,以双孢菇菌糠(MS)为原料,在350、550、750℃下限氧热解制备生物炭(MS350、MS550、MS750),并利用FTIR、XRD等技术对吸附前后的生物炭样品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萃取实验,研究菌糠生物炭对Pb~(2+)的吸附特性、机理及吸附后样品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样品的产率降低,pH值升高,芳香性增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MS350、MS550的吸附过程,而MS750以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较好符合。相较于MS350和MS550,MS750吸附性能最好,经Langmuir模型拟合,MS750的最大吸附量为266.23 mg·g-1。溶液pH值影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在pH值2.0~7.0的范围内,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加。机理分析表明:吸附机理包括矿物沉淀、阳离子交换、含氧官能团络合以及π电子配位;其中,矿物沉淀(CO_3~(2-), SO_4~(2-))是主要的吸附机制,其贡献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萃取实验表明:经吸附后,3种生物炭上的Pb~(2+)均以酸溶态铅和非生物利用态铅为主,说明吸附后的铅具有较好稳定性能,两种形态的铅占总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MS750(98.65%)MS550(95.91%)MS350(86.51%)。综合分析表明,MS750较其他温度生物炭不仅吸附性能更好,而且吸附后稳定性更强,故在环境应用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3.
METTL21C蛋白作为甲基转移酶参与多种细胞进程的翻译后修饰,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蛋白质信息数据库UniprotKB中选取36个不同代表物种的METTL21C蛋白作为研究对象,理化参数分析显示一级序列中氨基酸残基个数差异较大,平均为254个氨基酸残基,大多为偏酸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36种METTL21C蛋白共分为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鱼类4支,与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基本吻合。多序列比对和motif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METTL21C蛋白的序列相似度较高,10个motif序列几乎覆盖了全长多肽链,大都含有motif 1~motif 5,但N端序列差异较大,在哺乳动物中包含特有的motif 7、motif 8和motif 10,而在多种鸟类中有大段序列缺失。结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物种METTL21C蛋白的空间构象绝大部分区域近乎完全重叠,仅少部分自由度较高的局部肽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表明不同物种METTL21C在进化过程中一级序列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空间结构极为相似。以人METTL21C为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心,直接相关蛋白质共11种,间接相关蛋白质共9种,说明METTL21C直接或间接参与多种细胞进程,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ETTL21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4.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密度的增加,疫病流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正确选择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剂是降低养殖风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消毒剂的作用机理、特点、类别、使用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45.
为了探索绿豆中NACs转录因子的特征及功能,研究基于绿豆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鉴定得到59条VrNACs核酸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核酸结构组成分析、染色体定位分析、进化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豆VrNACs均N端保守,C端变异,均匀地分布于绿豆不同染色体上,参与绿豆的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本研究初步揭示绿豆VrNAC基因的特征及功能,为绿豆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绿豆;VrNAC;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相似文献   
946.
绿僵菌不同菌株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RAPD-PCR技术分析了4个绿僵菌株的DNA遗传多态性。从160条引物中筛选出27条引物,对各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4个绿僵菌菌株共扩增出33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99个,占89.5%,表明各菌株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菌株DNA多态性与原寄主和孢子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间未表现出相关性。图2表4参7  相似文献   
947.
苦皮藤素V引起粘虫失水的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苦皮藤素 引起粘虫失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中毒试虫经消化道流失的液体与对照试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 ,但比对照试虫肠液中蛋白质含量高 47.97%。认为 ,试虫经消化道丧失的液体主要为昆虫的血淋巴 ;试虫经苦皮藤素 处理后 ,抽搐期中肠 Na+ / K+ - ATP酶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而失水期酶活性升高了 10 .0 7% ,并且苦皮藤素 引起中毒试虫中肠环腺苷酸 (c AMP)的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48.
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狼尾草属杂交后代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狼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RAPD-PCR反应程序、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其正反交的4组杂交后代进行的分子鉴定。珍珠黍(Pennisetum glaucum)×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n Schum)杂交组合从19个引物中就筛选出6个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16条特征带。P5-4-10×P-3组合从39个引物中才筛选出5个引物,在双亲间扩增出6条特征带。根据双亲间的特征带可以对杂交或自交后代作出鉴定。  相似文献   
949.
多小穗水稻是一种特异种质材料 ,在稻圆锥花序的第 1和第 2次枝梗的顶端分化着 3朵以上颖花 ,并结出 3粒以上相应的种子。即其颖花数和着果数分别是常规水稻品种的 3倍以上。它是由曾左癸研究员 1981年 10月在鄂西考察地方稻种时发现的。 2 0年来 ,由曾左癸主持的课题组 ,先后完成了对多小穗水稻原生型品系的系统纯化选育 ,矮化品系的创新和命名 ,完成了对其遗传机理和遗传规律的研究 ,还对其定向地在常规育种、两系和三系杂交稻育种应用的原理、方法和途径 ,即应用的可行性、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多小穗稻的多型性研究方…  相似文献   
950.
外源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生化制剂可诱导植物产生株获得性抗病性(SAR)。迄今已发现该过程中两类复号分子:一类是水杨酸(SA)及化氢(H2O2);另一类是茉莉酸(JA)或乙酸(ETH),通过这些信号分子的传递诱导植物产生病程相关蛋白(PR),SA主要诱导酸性PR基因的表达,而JA和ETH诱发的则是碱性PR基因,在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采用不同外源诱导剂,可诱导植物不同基因表达,外源诱导产生的SAR具有系统性,持久性,广谱性及无公害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